北海市某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共有泊位 51 个,其中万吨级泊位 4 个,年吞吐能力 700 多万吨,与世界 98 个国家和地区的 218 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北海铁路从深水码头直通中国各大中城市,形成了连通内陆的出海大通道。 从北海出发的高速公路把北海与桂林、重庆、成都等重要城市连接起来, 构筑了中国西南地区便捷的公路出海通道。 北海所处的区位、资源、基础设施等优势,决定了它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最具有发展潜能、综合实力强、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中心城市。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海市正南面 21 海里的 海面上, 地理位置为东经 109176。 05′ —— 109176。 09′ ,北纬 21176。 02′ — 21176。 09′ , 总面积 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 岛上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 23℃ ,雨量 1863 毫米,是广西最少雨的地方之一;活动积温 8, 265℃ ,是 广西热量最丰富的地方。 岛上有 百代寮、盛塘、公山、荔枝山、城仔、后背塘、西角、竹蔗寮、斜阳 9 个村委会及南湾、东湾 2 个居委会。 20xx 年总人口 14800多人,农业人口 12900 多人,非农业人口 1800 多人。 自然资源概况 涠洲岛 属南亚热带季风 型海洋性 气候,四季如春, 境内 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旅游资源:涠洲岛是目前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 1 万年~ 3 万年前由火山岩浆喷发堆积而成。 位于岛上西南端的鳄鱼山一带火山地貌、海蚀地貌异常发育,形态万千,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建设具有海岛风貌的 火山海滩景区,将是涠洲岛旅游项目开发的突破点。 鳄鱼山东南西三面临海,北面以滴水村为界,规划路域 面积 公顷。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火山岩景观、沙滩景观、珊瑚景观、鸟类景观、植物景观、天象景观等。 ⑴火山岩观景。 景区内有许多火山喷发的遗迹,如火山口海湾、火山熔岩、火山弹、冲击坑等。 沿岸火山礁石经过海浪的作用,岩层被削成平台、天生桥、柱、牙、沟、槽洞、峭壁等海蚀地貌,千姿百态,蜿蜒曲折。 这些火山遗迹是游览观光极好的场所,同时对于考察研究火山喷发、形成机理、普及火山知识等具有较高的科普和观赏价值。 ⑵沙滩景观。 最 典型的沙滩景观是海滨沙滩。 分布于景区西部,滴水村一带,沿海岸种植这一片茂密的松树林,四周空气清新,阳光和煦,沙细滩平,景色有名,为优良的海滨浴场和休闲度假胜地。 ⑶海底景观。 火山景区岸礁地带由于阳光充足,海水清澈,水体流 畅,含营养物丰富 ,非常适合海洋生物生长,其中以腔肠动物中的群体珊瑚尤为突出。 活珊瑚色彩斑斓,形态迥异,万紫千红,可谓海底花园。 珊瑚礁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可以进行医药开发研究,被人们喻为海洋中的“绿洲”。 ⑷鸟类景观。 涠洲岛是候鸟迁徙东南亚、西沙群岛、海南岛、和印支半岛的重要中途“驿 站”。 据不完全统计,岛上共发现候鸟、旅鸟和当地留鸟共约 14 目 38 科 147 多种。 每年春秋两季百鸟啭鸣,飞旋雀跃甚为壮观,是本区珍贵的自然景观。 ⑸植物景观。 涠洲岛植物群除了以松树林、台湾相思、银合欢为主外,还有少量樟树、非洲桃花及花红似火的广西珍贵观赏树种 ——刺桐、树干开花结果的木菠萝、满坡遍地的仙人掌及 芭蕉 、菠萝、甘蔗等良田、果园。 ⑹天象景海。 海滩景区三面环海,鳄鱼山顶为整个岛的最高处,是观天赏云之佳处。 海上日出、日落颇为壮观。 涠洲岛昼夜温差较大,加上海岸特有的“海陆风”天气现象,冬暖夏凉,是理想的避暑胜 地。 农作物资源: 涠洲 岛的土壤是火山地质土,成土母质为玄武岩红壤土、红沙土,富含氮、磷、北海市涠洲岛客货码头至五彩滩景区公路工程 6 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钾,速效钾含量在 84%以上,土质呈弱咸性石风化物发育而成的土壤。 具有土层深厚、保水保肥,供肥能力强,耕性好适种广等特点,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海洋资源:涠洲岛 海岸线总长 36 公里,蜿蜒的沙堤长 610 公里,宽 30120 米。 涠洲岛的 海参、鲍鱼、鱼翅、鳝肚是闻名国内外的四大名产 , 跳鱼、墨鱼、石斑鱼、红鱼等也是这里 的 特产。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xx 年全市 生产总值 244 亿元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 15821 元(按常住人口计算) 元。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 :。 全市新引进项目 130 多个,实际到位资金 75 亿元,增长 %;其中引进东部地区合作项目 60 个,实际到位资金 50 多亿元。 20xx 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海关口径) 亿美元 , 其中出口总值 亿美元 , 进口总值 亿美元,增长 %。 实现贸易顺差为 亿美元。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 22 项,项目合同投资额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7160 万美元。 20xx 年 ,全市以加大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对旅游秩序、旅游企业的整顿和规范,全年共接待国内 旅游者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全年全市共接待境外旅游者 万人次,入选“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获得“滨海旅游目的地奖”。 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交通运输现状 北海市拥有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具备空港、海港、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城市。 北海机场拥有广西最长的 3200 米跑道,与中国各大中城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航, XX运输跻身中国大中机场 45 强行列。 北海港共有泊位 51 个,与世界 98 个国家和地区的 218 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北海铁路从深水码头直通 中国各大中城市,形成了连通内陆的出海大通道。 从北海出发的高速公路把北海与桂林、重庆、成都等重要城市连接起来,构筑了中国西南地区便捷的公路出海通道。 涠洲岛与外界 交流 以海上交通为主。 南湾旧码头已停止客运业务,用作专用渔港。 现正使用的新 XX 运港位于西海岸,有三个码头,客运泊位 2 个和滚装泊位 1 个,最大靠泊能力为 20xx 吨级。 XX 运港南面是南油专用码头,北部正在建设 30 万吨油气码头,海军码头位于南湾港内。 目前,经营涠洲航线的客船共 7 艘 2305 客位,其中客滚船 3 艘 1095 客位,高速客船 3 艘 922 客位,普通客船 1 艘 288 客位。 近期,在天气和海浪允许的情况下,每天至少安排 3 艘船舶开航,往、返分别至少在 3 个航次以上,遇到旅客高峰时,增加班次,最高一天可达 15 个航班,日最高上岛客运能力约 4500 人次。 近年 XX 运量详见表 21: 今年 XX 运量表 表 21 年份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客运量(人次) 货物吞吐量(万吨) 涠洲岛现有纳入管养里程的公路 70 公里,其中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的公路 46 公里,砂土路面的公路 24 公里。 公路网呈树枝状,联系各个村庄,南北走向道路多于东西向,这是因为南湾是涠洲岛的中心,以其为中心的辅射线路较多。 东部滨海环岛公路尚未形成,公路网技术等级低,公路全部为四级公路或等外路,但这些路段路面均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修建的,技术标准低,路面狭窄,并且已经大大超 过了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 8 年) ,路面损坏较严重。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港口规划 现状涠洲岛对外交通唯一途径 为海运,根据对外 XX 运量预测,现状 XX 码头将无法满足远期的要求。 规划改造 XX 运港,挖深港池,沿现状突堤增加两个客运泊位,使客运泊位数达到 4 个,滚装船泊位 1 个( 20xx 吨),日客运能力达到 万人次,年货运能力约 50 万吨(腹地作业面积受限)运输非油气品。 直升机场规划 为了适应涠洲岛发展高端旅游的需求,同时提高涠洲岛综合防灾能力,利用平顶山临近公共服务中心、地势相对较高的优点,建设平顶山直升机场,构建一条新的对外交通通道。 直升机场可开通至斜阳岛、北海、三亚及其他周边城市的航线。 适用性分析 拟 建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随着北海市对外开发力度的加大、涠洲岛旅游资源开发进一步的深入,岛上游客流量持续增多,对岛上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质与量的更高要求。 随着日益增长的旅客流量,本项目的交通压力较大,现有路面技术状况大大影响了运输效率及行车舒适性,所以改善旧路的路面状况,提供良好的行车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必要的。 本项目在路网中的作用 本项目位于 广西北海市正南面 21 海里 的涠洲岛上,是连接 XX 码头至 XX 景区的主要线路,也是涠洲岛公路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项目建成后能极大地提高涠洲 岛公路路网水平,极大地改善涠洲岛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涠洲岛旅游资源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对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海市涠洲岛客货码头至五彩滩景区公路工程 7 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章 交通分析及预测 公路交通量调查与分析 拟建北海市涠洲岛 XX 码头至 XX 景区公路工程,位于 广西北海市正南面 21 海里的 涠洲岛 上 ,本项目起点 XX 码头,沿线经过镬盖岭、石螺背、上石螺、下石螺、新安村、茅寮、三 婆村以 及南湾港,终点接 XX 景区 停车场 , 是北 海市 涠洲岛 公路网总体规划的 主要 组成部分。 根据对项目在现状公路网中的地位以及未来路网变化的分析,项目建成后 能极大的改善 涠洲岛 交通条件,极大地方便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 以及各地游人的旅游观光 ,促进 岛上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预测的远景交通量构成 本项目公路交通表现为居民交通出入境、各个组团或乡镇之间的交通出入境以及外来旅客交通出入境,在可选择的交通工具中,绝大多数为机动车。 正确预测未来研究区域道路网的交通流量和流向,才能使拟建道路的等级、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及道路交叉的布局、形式和规模的选择适应道路交通需求的发展,在通行能力上能够和衔接道路相互协调,与道路自身的服务水平要求相协调,为项目的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对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调查的资料分析,本项目是涠洲岛公路路网的主要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 “中国 ─东盟 ”自由贸易区的 稳步 推进 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步伐的加快,涠洲岛旅游 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现状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相对滞后,严重制约岛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项目建成后必然促进岛上旅游资源优势的发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根据对建设项目在未来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拟建项目预测的远景交通量构成有以下三部分: ⑴ 基于现状公路网条件下而发展的趋势型交通量; ⑵ 本项目 建成后产生的诱增交通量; ⑶ 本项目建成后本地出行交通量。 诱增交通量系指由于拟建项目建成后而产生的交通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⑴ 因时间和距离的缩短,改善了 经济可接近性,从 而产生的交通量; ⑵ 由于本项目的建成,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发生变化引起新的产业布局和开发项目而产生的交通量; ⑶ 新建公路改善了交通条件,诱发了潜在的交通量。 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规定,预测年限确定为公路建成后 15 年。 根据 本项目的实施计划,预测的特征年设定为 20xx 年、 20xx 年、 2020 年、 2024 年。 预测思路和方法 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 本研究预测的主要思路为:在分析涠洲岛 公路路网现状路况、交通量现状和公路路网规划的基础上,结合 涠洲岛 未来 旅游开发规划、 经济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根据研究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特点,对未来交通量进行预测。 交通量预测方法 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本项目交通量预测可采用简化预测的方法,因此,在对建设项目未来交通量的增长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增长率法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 根据上述交通量预测的方 法及远景交通量构成情况,得到本项目的预测交通量。 趋势交通量 近年来,涠洲岛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正日益吸引着海内外各地旅游者的目光。 20xx至 20xx 年涠洲岛接待游客近 25 万人次, 20xx 年以来,增加到每天 20xx 人次左右, 成为近年来北部湾地区旅游亮点。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指导下,涠洲岛 海水养殖发展迅速,扇贝、鲍鱼、石斑鱼等高值海产品养殖面积达 8000 多亩。 20xx 年, 全镇实现农林牧业总产值 2624 万元,工业总产值 4060万元,渔业总产值 4550 万元,粮食总产量 1051 吨,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财政总收入 万元。 交通量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本项目机动车交通量的增长与涠洲岛旅游资源开发深入的程度 , 工农业的发展速度 相关联。 根据项目直接影响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 结合 环保部门的《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规划》和旅游部门的《北海市涠洲 岛生态旅游规划》 , 考虑拟建项目区域内交通的出行与该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存在的关系,采用地区经济与交通出行的相关分析,建立交通出行与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模型。 由于统计资料不完整,加之统计口径不一等原因,须合理选择分析指标。 根据对所收集的调查资料分 析,本项目采 用进出路网覆盖的各交通小区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