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1内容摘要:

NH3 ——C5H7NO2+CO2+H2O 3 异化分解(内源衰减) C5H7NO2+O2——CO2+H2O+NH3 2 厌氧生物处理机理 作用者:厌氧细菌 兼性厌氧菌 (产酸菌、甲烷菌) 处理对象:不可溶性的有机物 处理条件:厌氧 • 有机物的厌氧生物转化途径 产酸阶段(酸性消化期、酸性衰退期) 碱性分解阶段(或产气阶段) 3 影响生物处理的因素 COD BOD pH 水温 溶解氧 营养物质( N、 P) 第三节 活性污泥法 一 活性污泥及其性质 1 活性污泥组成 生物相:细菌 藻类 原生动物 后生动物 非生物相:水 吸附的无机及有机物 分解后的残留物 性质:吸附性 沉降性 2 性能指标 MLSS SV SVI 污泥龄 区域沉降性能 MLSS——污泥浓度,也称悬浮液固体,反映活性污泥所含微生物的量及处理有机物的能力强弱。 SV——30min沉降比, 1L混合液静置沉降 30min后沉 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 反映污泥的凝聚 —沉降性能和污泥量。 SVI——污泥体积指数,是混合液静置沉降 30min后, 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反映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和松散程度 3 活性污泥净化原理 氧化 絮凝 吸附 三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以 活性污泥 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方法。 1 基本流程 初沉池 二沉池 曝气池 活性污泥回流 2 曝气方式 鼓风 机械 混合式 3 运行方式 推流式 完全混合式 第四节 生物膜法 衡量生物滤池的三个指标 水力负荷 有机负荷 去除率 第五节 生物塘 塘的分类 第六节 厌氧生物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