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生物灾害2内容摘要:

势凶猛,危害严重,蝗虫所到之处,草木皆光。 缓发性蝗灾是由区域性或无迁飞能力的蝗虫引起的,常年均有发生,但范围相对较小,危害程度较轻。 爆发性蝗灾主要有飞蝗和沙漠蝗两种种类造成的。 蝗灾成因 • 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 • 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 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 4 000~ 5 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 50~ 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 20万~ 40万粒卵。 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 • 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 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 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蝗灾防治 • A农业防治 • ⑴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 ⑵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 ⑶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 ⑷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 B生物防治 • ⑴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