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2内容摘要:

浅 , 湖泊演变为沼泽。 答案 : B 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太湖目前的藻类比 10年前增长了 5倍,部分监测点每升水中的藻类数量已超过 1亿个,整个太湖水面已有2/3的面积达到中等富营养化状态,如不加以治理,太湖将会因全部富营养化而 “ 窒息死亡 ”。 材料二 : 2020年 6月 2日中国现代农业网 从全国来看,仅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系统资料显示,上世纪 80年代我国近海记录到赤潮 75次, 90年代则高达 234次;一次赤潮的面积从几平方千米扩大到几千甚至上万平方千米;发生区域从近岸局部海域发展到整个近海海域 …… 材料三 : 2020年 4月初,在太湖的西部和南部已经发现了大面积的蓝藻,针对太湖 2020年仍有可能大规模暴发蓝藻水花 (华 )的现状, 2020年深受其害的无锡已经做好了应急准备。 (1)太湖及近海水域的富营养化现象主要来自哪些污染。 (2)无机氮和无机磷化合物大量排入太湖及近海地区会引起哪些后果。 (3)下列区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4)如果要在短时间内使藻类植物大量减少,采取下列哪一措施最为有效 ( ) A.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 B.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 C.大量引入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 D.采取人工捕捞藻类植物,控制无机氮和无机磷排入 思路点拨 : 本题以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和我国赤潮发生状况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第 (1)题,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以及水运、旅游业污染是造成太湖及近海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第 (2)题,无机氮和无机磷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物,大量排入湖海会引起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浮游生物死亡后要消耗掉大量的溶解氧,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或引发赤潮现象。 富营养化加快了湖泊自然演替的过程,加速湖泊的萎缩及消亡,还会使饮用水质变坏,影响人体健康。 第 (3)题,赤潮的发生往往取决于海水的温度、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海湾的形状。 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农业中的化肥淋失、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且珠江口纬度低、水温高,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上珠江口呈喇叭状,受海洋影响小,不利于污水扩散,最易发生赤潮。 (4)题,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类,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藻类属于浮游植物,但要在短时间内使藻类植物大量减少,可采取人工措施进行捕捞,同时控制污染源,防止含无机氮和无机磷的废液排入。 答案 : (1)主要来自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以及水运、旅游业污染。 (2)无机氮和无机磷化合物大量排入太湖和近海,会导致湖海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使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渔业生产,加速湖泊自然演化过程,还可能使饮用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 (3)D (4)D 读图和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 2020年 10月 3日,一油轮在①处搁浅,造成7000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