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内容摘要:
核心 思想 征服论环境观 ,是一种人地对立的环境观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 “ 天人合一 ” 或 “ 人地归一 ”的环境观 ,人类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儿子 而不是主人 ,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 ( 环境 ) 的平衡与协调 ,才能生存与发展 行为 表现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 ,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 ,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 ,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资源 ,保护环境 行为 结果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 ,实现可持续发展 2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内涵 地位 目标 生态 持续 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经济 持续 发 展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 ,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 ,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 持续 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 据此完成第 1 ~3题。 1 . 下列有关环境观的认识 ,正确的是 ( )。 A. 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 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 环境观决定了人对环境的态度 ,并不制约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D. 环 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 ,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 . 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 A. 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 B. 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
相关推荐
)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开发利用资源时,不能危及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解析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表明 , 人类首先要发展 , 不能消极地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发展要有限度 , 不能加大加快 、 无节制地开发可再生资源 , 控制人口增大 , 使人口数量不变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材料 :新华网北京 2 0 1 1 年 2 月 24 日电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 ,目前 ,中国耕地面积约为 1 . 2 2 亿公顷 ,比 1 9 9 7 年的 1 . 3 0 亿公顷减少 0 . 0 8 亿公顷 ,逼近耕地 “ 红线 ”。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 10 多年前的 0 . 1 1公顷减少到 0 . 0 9 公顷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 (
开发利用的措施主要有 :科学开采化石燃料 ,提高资源利用率。 开发使用过程中要防治环境污染。 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 ,合理利用土地。 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实施能源结构改革 ,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地使用天然气。 主题二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材料 :美国商务部 2 0 1 2 年 3 月 20 日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板收取 2 . 9 %~4 . 7 % 进口税。 对此
坏问题;④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 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答案 : (1)B (2)D 基础填充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 ________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 ________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 ________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 ________的矛盾。
度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2. 用图示法记忆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点演练 2. 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 ) A.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
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 ,西北、华北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 ,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 ,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 ,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 提示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 2 )材料中人类破坏了植被 ,导致沙尘天气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