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2内容摘要:
坏问题;④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 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答案 : (1)B (2)D 基础填充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 ________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 ________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 ________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 ________的矛盾。 1.资源的有限性 2.环境效益 3.整体利益 4.大众利益 重点突破 1. 用图示法记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 环境问题危害的表现 (1)威胁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危害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致使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鱼、肉、果、菜,遭受噪声的折磨,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点演练 2.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D.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解析 : 个人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 , 如不节约用水 ,随地吐痰等 , 最终会影响到大众的利益 , 即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答案 : D 基础填充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 ____极大、____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中模拟。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________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海洋污染问题等。 1.规模 时间 3.全球气候变暖 重点突破 图示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对点演练 3.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 ) A.环境变化的规模大、时间长 B.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C.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小。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2
相关推荐
核心 思想 征服论环境观 ,是一种人地对立的环境观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 “ 天人合一 ” 或 “ 人地归一 ”的环境观 ,人类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儿子 而不是主人 ,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 ( 环境 ) 的平衡与协调 ,才能生存与发展 行为 表现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 ,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 ,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开发利用资源时,不能危及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解析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表明 , 人类首先要发展 , 不能消极地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发展要有限度 , 不能加大加快 、 无节制地开发可再生资源 , 控制人口增大 , 使人口数量不变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材料 :新华网北京 2 0 1 1 年 2 月 24 日电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 ,目前 ,中国耕地面积约为 1 . 2 2 亿公顷 ,比 1 9 9 7 年的 1 . 3 0 亿公顷减少 0 . 0 8 亿公顷 ,逼近耕地 “ 红线 ”。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 10 多年前的 0 . 1 1公顷减少到 0 . 0 9 公顷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 (
度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2. 用图示法记忆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点演练 2. 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 ) A.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
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 ,西北、华北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 ,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 ,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 ,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 提示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 2 )材料中人类破坏了植被 ,导致沙尘天气增多
占总数的 1/ 3以上。 通过阅读图 2. 32,掌握以下内容: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源地在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 平均每年有 28个台风生成,约占世界台风总数的 1/ 3。 台风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受其影响程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 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 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 台风造成的损失 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