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1内容摘要:
”一词,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 图表解读 读教材 P57图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污染,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 ,游客会对旅游地产生哪些污染。 (2)除此之外还会产生哪些问题。 提示: (1)固体废弃物污染。 (2)汽车尾气、噪声、危害生物、危害文物古迹、冲击当地文化等。 课堂互动 •释疑解惑 探究一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包括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对地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以及对视觉效果的破坏等。 如下表所示: 旅游环境问题 成 因 危 害 环境污染 旅游交通、食宿和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 破坏旅游环境,危害旅游区居民和旅游者的健康 对生物的危害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 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对地 表环境 、自然 资源的破坏 设计不周密,论证不全面的旅游开发建设 破坏旅游景观的和谐和旅游区的整体风貌 对视觉效果 的破 坏 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 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旅游环境问题 成 因 危 害 对传统社区文 化的破坏 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 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对文物古迹的 破坏 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 造成对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城市化问题 旅游热点地区 过度城市化 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 【 误区警示 】 旅游者正常的旅游活动 , 不会造成对旅游吸引物的磨损和破坏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除了少数旅游者题刻、触摸、践踏等对旅游吸引物产生了直接的磨损和破坏外,旅游者的呼吸、汗水、拍照等,也会使旅游吸引物受到破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四章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1
相关推荐
地震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 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 (如低矮家具等 )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 (
占总数的 1/ 3以上。 通过阅读图 2. 32,掌握以下内容: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源地在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 平均每年有 28个台风生成,约占世界台风总数的 1/ 3。 台风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受其影响程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 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 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 台风造成的损失 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 15%~
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 ,西北、华北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 ,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 ,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 ,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 提示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 ( 2 )材料中人类破坏了植被 ,导致沙尘天气增多
下列问题。 (1)石窟属于哪类旅游资源。 (2)目前 ,我国三大类石窟的现状怎样 ?为什么。 (3)游客对石窟有何危害。 提示: (1)人文旅游资源。 (2)损毁极为严重。 受自然风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 (3)游客的大量涌入,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汽及拍照等会破坏壁画的色彩。 课堂互动 •释疑解惑 探究一 旅游环境问题 读下面的旅游漫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例 1
解析 :第 ( 1 ) 题 ,读图可知 ,早期的城市沿河流分布。 第 ( 2 ) 题 ,读图可知 ,其城市空间形态由 1 9 8 0 年的沿河分布变为 2 0 1 1 年的沿公路 、铁路分布 ,这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造成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答案 : ( 1 ) D ( 2 ) A 拓展延伸 河流的运输功能与城市的分布有何关系 ? 提示 : XINZHIDAOXUE 新知导学
热带雨林的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砍伐森林、开垦草原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我国北方冬、春季的沙尘暴天气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次生盐碱地 生物物种减少 生存环境的恶化。 人类的过度捕猎 珍稀动物 , 如大熊猫、华南虎等的减少 ( 3 ) 资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