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内容摘要:

商品率高 商品粮基地 大规模机械 化生产 地区专业 化生产 地理条件 内部分异 突出 特点 进 促 中美两国的玉米带的异同点: (1)相同点 我国的“玉米带”和美国的“玉米带”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的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 50%以上;玉米单产都较高。 (2)不同点 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城专业化和经营专门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 详见 《 导学 》 第四章第一节“重难核心突破”之拓展延伸“中美两国的玉米带的比较” 活动探究 请自主探究 P66“活动” 阅读表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1/7;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如 2020年全国 4个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出售粮食超过 500千克的省份中, 3个是东北的 3个省,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 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 1/3。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 ?为什么 ?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 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的知识。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 (开垦荒地 )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农业发展方向: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商品粮基地建设: 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东北地区概况: 地理条件: 农业布局特点: ⑴ 出现问题 :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⑵ 治理原则: 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⑶ 治理目的: 把东北地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⑷ 发展方向及重点: 请阅课本 P67—68“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 三段文字,并思考、完成下表: 平原区 西部草原区 山区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阅读思考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延长产业链条。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 生态化 方向发展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