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内容摘要:

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绿洲地区: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灌溉。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迫于人口增加的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 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灌溉农业区: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 出现另一种荒漠化现象 ——次生盐渍化 如: 掘井的负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 P18—19“阅读: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丝绸古道”,并思考:。 练习 越往下游水量越少,为季节性河流;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说明了荒漠化的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或由于人类活动的足迹和不合理的开发,荒漠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恶化。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 请根据下面的 图文资料 ,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活动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探究 P20—21“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 22℃ 以上,甚至达到 33℃ ,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 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 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 8两个月。 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 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 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根据图 ,分析这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