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早在80 年代,邓小平先生提出了 “两个大局 ”的思想,指出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 那时候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江泽民主席反复强调,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在这个发展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 1996 年 9 月中央政府要求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与西部欠发达省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并将这种 “东西部合作发展战略 ”作为中国反贫困总体战略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XX 县 属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系纵谷区东南段,地处北纬 22176。 52’—23176。 59’,东经 108176。 08’—102176。 04’。 全县总面积 5312 平方千米。 全年平均气温为 ℃ ,全年降雨量平均为 1338 毫米。 最高海拔 2278 米,最低海拔 440 米,温差大,是典型的立体气候。 全县辖 2 镇 13 乡,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 国道 213线和楚勐公路交汇于,国际大通道昆曼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是西双版纳和普洱市通往省会的必经之路。 距昆明 273 公里,距思茅 162 公里。 6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县政府提出了把 XX 县建设成绿色生态经济大县和民族文化特色大县的宏伟规划,明确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 2020 年全面实现小康,经济总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观;新型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强更大;城市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一 个崭新的高度。 表 2— 1 普洱市 XX 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指 标 20xx- 20xx 年 20xx- 2020 年 年均增长( %) 20xx年 年均增长( %) 2020年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36 人均 GDP(元) 5550 9230 城镇化水平( %) 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收入(元) 1902 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 以开展 “树新风、强作风、兴 XX”教育 活动为契机,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平安的要求,抓紧抓好各方面工作的落实,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xx 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 (现价 ) 亿元,比上年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12155 万元,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 23 亿元,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亿元,比上年增长 %。 近年来,县国民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具体详见下表: 表 2— 2 普洱市 XX 县 20xx 到 20xx 年国民经济统计表 名 称 单位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年末总人口 人 362384 379600 379900 生产总值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3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1469 1888 2216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财政支出 亿元 XX 乡位于 XX县 西北部,地处东经 10l。 0839。 101。 2539。 、北纬 23。 4439。 23。 5939。 ,东与新平县平掌乡为邻,南与 新抚乡接壤,西北两边与镇沅县古城、恩乐、者东、和平四乡相连, 海拔在 850~ 22l0 米之间, 年平均气温 15- 17℃, 距 XX县城 145 公里, 7 面积 482平方公里。 XX 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林业乡,实有耕地面积 39144亩,森林覆盖率达 %。 全乡辖 8 个村民委员会,共有 93 个村民小组 3281 户 14291人,乡内有哈尼、汉、傣、拉祜等 9 种民族。 20xx年全乡农村 经济总收入 1610 万元,社会生产总值实现 ,粮食总产量 ,人均有粮 402 公斤,财政收入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40元。 XX 乡 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主要种植 烤烟、蚕桑、松脂、木材、核桃 等经济作物。 但 与全县 平均水平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 , 仍处于社会主义第一阶段的低层次,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地方财力薄弱,人民生活还不富裕。 区域教育资源发展状况 普洱市 XX 县教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经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教育事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 20xx 年末,全县中小学占地总面积 1153908 平方米 (其中:中学 430918 平方米,小学 692590 平方米,幼儿园 13725 平方米,职业高中 16675 平方米 )。 中小学校舍总面积 303534 平方米 (其中:中学 115848 平方米,小学 169043 平方米,幼儿园 11056平方米、职业高中 7587 平方米 ),生均占地面积 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 平方米。 全县共有中小学校 102 所 (其中:完全中学 1 所、高级中学 1 所、初中 15 所、职业中学 1 所、进修学校 1 所、小学 74 所、幼儿园 9 所 ),在校学生, 42330 人 (其中:普通高中学生 3393 人、职业中学生 1105 人、初中学生 12272 人、小学生 22271 人、幼儿入园 3289 人 ),有专任教师 2566 人 (其中:高中教师 190 人,专任合格率 %;职业高中 69 人,专任合格率 %;初中教师 778 人,专任合格率 %;小学教师 1432 人,专任合格率 97%;幼儿教师 103 人,专任合格率 100% )。 教育系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用房严重不足,危房较多,教学设备简陋、陈旧,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全县 8 教育工作的开展。 区域教育市场需求发展分析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 地方财政困难,带来政府投入不足,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资源短缺是困扰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公共教育问题、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性还存在差距,教育服务发展滞后。 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全县主要居住着哈尼、汉、彝、拉祜、傣、回等 25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2l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59%。 广大少数民族均聚居于边远贫困山区,交通落后等特点,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读不起书现状依然存在。 农村教育机构基础设施差、设备简陋、人才匮乏,农民支付能力有限,不愿读书的现象仍较突出。 总的来说, XX 县人均拥有教 育资源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XX 县与当前国家的形势一样,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 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对现行教育体系及管理体制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系统都面临很大 挑战。 XX 县 “十一五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 ”期间是 XX 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适应 XX 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促进 XX 县教育事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根据《 X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 XX县教育事业的实际情况, 特制定 XX 县 “十一五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 ”期间面临的形势 未来 5 年, XX 县处于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一时期,既是 XX 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种困难和矛盾凸现的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加大改革力 9 度,才能促使 XX 县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促进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 加强公共教育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教育保障,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增强。 同时也对教育事业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指导方针,体现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 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各项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既要实现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要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十一五 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 想 根据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十一五 ”期间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服务的公平性,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教育服务需求为重点,突出公共教育、民族教育和技能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高效、经济的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教育服务机制;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加强教育全行业监管,服务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 总体目标: 到 20xx 年,在 XX 县建立健全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适应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和质量,保障教学秩序,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享有教育服务水平的差距,提高教育服务的公平性,进一步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主要文 10 化素质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普洱市 XX 县 XX 乡初级中学 需求分析 (1)校舍用房现状: 目前,学校占地 9419 m2, 校舍建设面积 6449 m2, 绿化面积 3000 m2,其中 D 级危房达 3827 m2。 学校用房的现状 不能 满足 学校的发展和现有的 需求。 (2)学校需求分析: 按 XX乡初级中学 的覆盖人口,学校现有学生 509 人,最终办学规模为 9 个班,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建标 109—20xx), XX乡初级中学 为 初级中学 ,住校生按 60%计算,按农村普通 初级中学 校舍建筑面积基本指标测算,其各类用房指标见下表: (现状指标已扣除 D 级危房 ) 学校各类用房建筑面积 (测算人数 509 人 9 个班 )单位: m2 序号 部 门 建标 109- 20xx 学校现状 本次项目 项目实施后合计 备注 1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2270 1670 实施后达标 2 办公用房 313 405 已达标 3 生活用房 2468 1460 实施后达标 4 合计 5051 实施后基本达标 根据学校目前使用实际需求情况,学校 教学及生活辅助用房 面积严重 不足,因此确定 XX 县 XX 乡初级中学 新建急需的 综合 楼 、宿舍及食堂。 县 XX乡初级中学 发展规划 在 XX 乡初级中学 的发展规划中, 学校 的发展目标为: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事业 “十一五 ”提出的目标任务,并在县委、县政 府和主管教育局的领导下,按照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要求,坚持独立办学、基础教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基础教育的办校方向,注重内涵建设,注重提高学校的综合教学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学校打造成一所规模适应 XX 县发展,服务功能齐全,教育质量优良,具有专长较强市场竞争实力和两个效益显著的 初级中学 ,学校 办学 规模 逐步提 11 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及 XX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人们对文化教育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针对这一要求,学校转变了教育理念,坚持 “以人为本,以服务社 会为中心 和 “人性化 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学校管理。 为保证目标的实现, XX 乡初级中学 将采取如下措施: 加快基础建设,完善教学设施。 本项目为规划长期保留的 初级中学 ,办学规模为 509 人, 教职工总数 41 人,切实向广大师生提供安全、明亮、宽敞、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继续深化教学体制改革。 积极探索有效促进教育科技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的新机制,争取在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上的新突破,并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职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切实改进教学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使学校的管理科学化 、制度化、法制化。 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学校将本着 “巩固、充实、完善、提高 ”的原则,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快科技创新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