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五11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3内容摘要:
用规定法律上的 和 的方式,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 4)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实现 和 的重要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 强制力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广大人民群众 权利 义务 人民当家作主 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 教材 P2探究问题 【 提示 】 法所体现的公平 、 正义 , 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 、 正义 , 归根到底要符合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 ,不可能永恒不变。 在当代中国 , 法所体现的公平 、 正义 , 是社会主义的公平 、 正义 , 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 、 正义 ,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 、 正义。 2. P4探究问题 【 提示 】 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说明法的两个基本特征 , 即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 具有规范性 、 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征;法的主要内容在于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3. P5探究问题 【 提示 】 这个探究活动是进一步说明法的另外两个基本特征即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 问题导思 】 2020年 3月 14日 ,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于 2020年 1月 1日起正式实施。 “ 尊重和保障人权 ” 被正式写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 , 违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1. 法律是永恒不变的吗。 为什么。 【 提示 】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所体现的公平 、 正义 , 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 、 正义 , 归根到底要符合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 ,不可能永恒不变。 2. 在我国 , 公民是否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 提示 】 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在我国 ,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国家 、 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既平等地享有权利 , 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3. 材料中体现了法的哪些特征。 【 提示 】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行为规范。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 说明全国人大作为国家立法机关可以根据社会生活发展需要 , 依照法定程序 , 制定修改法律。 (2)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 尊重和保障人权 ” 被正式写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体现了这一点。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 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 违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 说明了这一点。 4. 结合材料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的认识。 【 提示 】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在我国 , 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 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实现过程。 “ 尊重和保障人权 ” 正式写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 , 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 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1. 全面认识法的产生 、 本质 、 特点和作用 法 具体表现 产生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 本质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特点 从法的对象来看,法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标准和方向;从法的内容来看,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从法的创制形式来看,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从法的实施来看,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作用 法执。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五11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3
相关推荐
D . 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全民的公平正义 审 题 审设问 : 本题考查对法的本质的理解能力。 审材料 : 在《铡美案》中 , 驸马陈世美被依法处决。 定选项 : A 项说法错误 , 法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 , 阶级性是法 的本质属性。 B 项说法错误 , 被统治阶级的意志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 D 项 说法错误 , 不存在全民的公平正义。 只有 C 项揭示了法的本质。 答案 : C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 ,把社会主义大生产同农民小生产结合起来的唯一途径是实行商品交换。 他认为 ,商品交换应当成为收集粮食的主要手段 ,是对工农业相互关系是否正常的检验 ,是建立较正常地发挥作用的货币制度的基础。 不过 ,当时列宁仍然把发展商品经济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 ( 2 ) 斯大林发展了列宁的关于商品经济的认识 ,其进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第一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10 ) 1997 年 9 月 ,党的十五大将 “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确立为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的发展目标之一。 ( 1 1 ) 2020 年 11 月 ,党的十六大将 “ 基本实现工业化 ,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中。 ( 12 ) 2 0 0 3
罪并罚 , 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五年 , 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1.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实施哪种基本治国方略。 【 提示 】 依法治国。 2. 依法治国的主体 、 领导者 、 依据 、 对象 、 目的各是什么。 【 提示 】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事务 、 经济文化事业 、 社会事务等
( 2)在经济学说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 相对工资 这一概念。 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 量的方面 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 3)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分为 名义工资 和 实际工资。 他认为,真实反映雇佣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资。 (二)题眼突破
渡时期( 1949—— 1956)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什么。 主要矛盾是元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 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 2)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 何变化。 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 间的矛盾;阶级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但仍在一定范围 内存在。 ( 3)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我们工作主要任务发生变化;请简要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