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57 加强土地权属管理 .............................................................................................. 58 探索整理后土地的运营机制 .............................................................................. 58 10 效益分析 ...................................................................................................................... 58 社会效益 ............................................................................................................ 58 生态和环境效益 ................................................................................................ 60 经济效益 ............................................................................................................. 60 新增耕地效益 .............................................................................................. 60 原有耕地质量提高后的净效益 .................................................................. 63 项目区总土地效益 ...................................................................................... 63 环境影响评价 .................................................................................................... 64 11 项目建后运行管护方案 .............................................................................................. 65 管护责任主体 ..................................................................................................... 65 管护措施 ............................................................................................................ 65 经费筹措 ............................................................................................................ 65 第 页 1 1 综合说明 土地开发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 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土资发 【 20xx】 29 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的通知》要求,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基本农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通知还要求各地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国家掌控的专项资金除用于完成法定补充耕地任务和实施重大工程外,也应向基本农田整理倾斜。 项目所在地 XX 市 XX 区 位于 XX 省东北部, XX 盆地中部,嘉陵江中游西岸。 东临嘉陵江,与蓬安县、高坪区隔江相望,北与南部县、西充县 接壤,西、南与嘉陵区毗邻。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项目区位 于 XX 市 XX 区 XX 镇指路碑村、金环井村、高家沟村、庞家庵村 , 区域内耕地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资源丰富,以耕地为主,但田块零碎,田埂、坑塘、零星荒地散落其中 ,管排水设施、田间道路和林网等缺乏整 理 和配套,机耕的面积比例偏小,致使农业生产发展不稳定,粮食亩产低,优势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与稳定。 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实行 “占补平衡 ”的政策要求,为保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XX 市 XX 区 政府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为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产、 生活 提供土地保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XX第 页 2 市 XX 区区 委、 区 政府以《 XX 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积极 响应国 家、省、市开发整理土地的号召,贯彻落实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本县鼓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优惠政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决定对 XX 市 XX区 XX 镇指路碑村、金环井村、高家沟村、庞家庵村 的 亩 土地进行整理。 受 XX 市国土资源局 XX 区分局 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 接受设计任务后我公司先后多次派设计人员深入项目区现场,进行实 地察看,在对 可行性研究报告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现有水利设施、 道 路交通设施、排灌设施 等进一步核实,最终确定了工程规划设计 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工作。 项目建设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 „占多少、垦多少 ‟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 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需要 ,是 XX市 实现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也是 XX 市 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第 页 3 民主 ”。 XX省 “金土地 ”工程计划 在 20xx年 20xx年十年期间投入 ,通过土地平整、增加肥力、沟渠配套、改善农田道路等综合措施,对全省130 个县 1000 万亩土地实行 “田、水、路、林 ”综合整治。 这项工程实施后,全省将新增耕地 100 万亩,建成 600 万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实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缓解我省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对改善我省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 区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以耕地为主,但田块零碎,田埂、坑塘、零星荒地散落其中,管排水设施、田间道路和林网 等缺乏整理和配套; 水利设施不完善,灌水无保证,土地生产效率低,因此对项目区土地进行 “田、水、路、林 ”综合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目的 ( 1)通过合理布置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其他工程等,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项目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 2)通过 整理田面,使其 易于耕种, 修筑田坎,并配套完善的排灌设施,减轻水土流失,使覆的客土不被雨水冲走,真正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 ( 3)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国家和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益。 ( 4)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 页 4 ( 5)合理规划田块的大小,有利于土地的交换分合,为公平合理地调整权属打下基础,以保护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 ( 6)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规划任 务 ( 1)制定项目区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 ( 2)分析项目区基本情况; ( 3)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包括土地适宜性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 4)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土地利用布局; ( 5)确定项目区主要工程布局与设计; ( 6)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 7)制定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项目规划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8 号,20xx 年修正); ( 2)《中华 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81 号);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3号)。 (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2 号);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6 号); 第 页 5 ( 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7 号); (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120 号); 国土资源部和 XX 省国土资源厅行政规章及文件 ( 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 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 号); ( 2)《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的通知》(国土资发 [1999]50 号); ( 3)《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 [1999] 358号); (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 [20xx]282 号); ( 5)《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 [20xx]316号); ( 6)《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 [20xx]316号); ( 7)《 XX 省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暂行规定》(川国土资发 [20xx]164 号); ( 8)《 XX 省专项土地管理 —“金土地工程 ”项目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 [20xx]50 号)。 ( 9)《关于印发 XX 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川国土资发 [20xx]53 号); ( 10)《 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川财投 [20xx]22号)。 ( 11)《关于印发 XX 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 “金土地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国土资发 [20xx]46)。 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编制规程》( TD/ T1011- 20xx); 第 页 6 (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 T1013- 20xx); (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 T1012- 20xx); ( 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8- 99); (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 -1996); ( 6)《 XX 省土地 开发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 ( 7)《 XX 省中部丘陵地区改造中低产田土项目技术工作要点(试行)》; 相关 基础资料 ( 1)《 XX 市 XX 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 XX 市 XX 区 XX 镇 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 》 ; ( 3)《 XX 市 XX 区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 4)《 XX 省 XX 市 XX 区 综合农业区划报告》; ( 5)《 XX 市 XX 区 XX 镇 发展规划》; ( 6)《 XX 市 XX 区志 》; ( 7) 《 XX 市 20xx 年 2 月份材料市场价格 》 ; ( 8)项目区 1: 10000、 1: 20xx 地形图; ( 9)项目区 1: 10000、 1: 20xx 现状图 ; 2 项目区概况。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