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孟子见梁惠王2内容摘要:
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 仁、义、礼、智。 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 “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道德伦理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 性善论 的思想。 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 他说:“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 圣人与我同类者。 ”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 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 不远千里而来,亦将 有以 利 吾国乎。 ”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 而已 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 大夫曰‘ 何以 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 乘 之国, 弑 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 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 而 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 而已 矣,何必曰‘利’。 ” 扫清文字障碍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 不远千里而来,亦将 有以 利 吾国乎。 ” 叟:对老人的尊称 亦 :句首助词,无义 译文 : 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处吗。 ”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 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 大夫曰‘ 何以 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亦:但,只 交征利:互相求取利益。 征,求取,追逐 译文: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 只有‘仁义’而已。 大王说‘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 ’大夫说,‘什么对我的封地有利。 ’ 士、庶人说 ‘什么对我自身有利。 ’ 上下互相求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 乘 之国,。人教选修孟子见梁惠王2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人教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1
为学、思、习、行等四个阶段。 前两个阶段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 ——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要“躬行践履”。 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 质疑与探究 先进的知识技能 和 良好的道德品质 孰重孰轻 ? 哪一个更能使你成就 幸福 生活。 资料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人教选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
什么 参看 1 5 健全的人格需要什么。 先进的知识技能 还是 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大的弊病。 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 (参见”绘事后素”) 本章谈“仁之度”。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后省一“礼”字,“礼”即“度”。 好仁若无礼度
小批量河蟹的简易加工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小批量河蟹的简易加工一、剥取蟹肉剥取蟹肉的方法是挑选清水活蟹,用手抓住一侧蟹腿,在水中刷洗,至水清为止,用细麻绳将蟹螯、腿捆扎牢固,放在蒸锅上蒸 20 分钟,至外壳呈橘红色,离火冷却。 蟹螯掰下,面朝上放在案板上,用菜刀顺长一切为二,再用自制的不锈钢片蟹剔将肉拨出。 蟹腿掰开,切断蟹腿肢尖、根及连接腿端,再用小圆木棍擀出蟹肉。 蟹壳掰开,除去呈三解形的蟹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