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伶官传序11内容摘要:
答: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得天下 15年 盛 失天下 3年 衰 为 什 么。 盛 “忧劳可以 兴 国 ” 衰 “逸豫可以 亡 身 ” •忧虑辛劳可以 使 国家 兴盛 ; •安闲享乐可以 使 自身 灭亡。 盛 衰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 •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 呼,乱者四应,仓皇 东 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 盛 衰 • “方其盛也 , 举天下之豪杰, 莫能与之争。 ” • “ 及其衰也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 ”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盛衰在于人事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庄宗得失可知) 恪守父命 仇雠已灭 意气之盛 何其衰也 得之易 守之难 成败皆人 满招损 谦得益 《伶官传序》 欧阳修总起提出论题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分说正面叙说后唐庄宗得天下忧劳可以兴国分说反面叙说后唐庄宗失天下逸豫可以亡身启示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总结得出论点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原 推究、探讨 晋王三矢 受遗命 ,矢志复仇 盛 忧劳兴国 衰 宠伶人 ,身死国灭 逸豫亡身 天命 人事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 论证手法分析 成败皆人 谦得益 满招损 对比。 格 言 警 句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作者写作意图 欧阳修写 《 伶官传 》 并冠以短 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 力戒骄奢、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作者 忧国忧民 的情怀。 • 写作特色 清人王符曾、沈德潜评价 《 伶官传序 》 ,都认为关键是“善 用抑扬之法”,你能看出文中是怎样使用这种笔法的吗。 采用 欲抑先扬 的手法。 小结 “晋王三矢 ” 故事的叙述, “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 的概括, “ 燕王 ” 与 “ 契丹 ”“ 皆背晋 以归梁 ” 的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这也是欧 阳修散文 创作的特 点。 本文 叙事简约 之特点。人教选修伶官传序11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人教选修人间词话十则2
心不宁静或喜或悲)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 • 无我之境: 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心宁静平和)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 景物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冯延巳 【 鹊踏枝 】 陶潜
新型烟熏贝类罐头的加工技术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新型烟熏贝类罐头的加工技术制作烟熏贝类罐头时,一般是把烟熏后的贝类装入罐中,按常规法脱气,密封,在杀菌釜中加热杀菌,制成成品。 可是,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罐头中,往往会产生凝乳状的物质,严重影响罐头的感官质量。 新工艺制成的烟熏罐头不产生凝乳状物质。 1加工工艺 将贝类烟熏后,整形、装罐,根据需要加入调味料、植物油等,脱气、密封后,在 70以上
邢台道口烧鸡加工技术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邢台道口烧鸡加工技术邢台道口烧鸡是河北邢台地区的肉食名品,源于河南道口镇,是道口义兴张烧鸡店的分支。 原料配方 鸡 100 只 食盐 23 千克 砂仁 15 克 豆蔻 15 克 丁香3 克 草果 30 克 陈皮 30 克 肉桂 90 克 良姜 90 克 白芷 90 克 制作方法 1选料:须用生长半年以上、两年之内的嫩雏鸡和肥母鸡,重量在 1克的健康无病之鸡,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