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汁采集加工技术内容摘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熊胆汁采集加工技术一、采集胆汁 (一)弹性阀门控制采集法 采集装置是由 2550 毫升量筒、口径5 厘米漏斗以及与阀门外孔大小相匹配的金属探针组成。 用酒精棉球对探针及导管开口周围进行消毒处理,每日早上饲喂前 45 小时开始采集胆汁。 助手在正前方用熊最喜欢吃的食物引诱注意力,趁熊低下腹部之机,操作者于笼下将探针、量筒垂直对准阀门,轻轻向上顶动弹簧轴芯,胆汁沿着探针经漏斗进入量筒,当探针离开阀门时,阀门重新关闭。 记录每次采集的胆汁量,每隔 12小时再重复采集,喂食前共收集 23 次。 (二)无管引流采集法 用消毒过的12 号导尿管或乳导管缓慢的经皮肤上留下的癍痕组织孔,沿 2、瘘道向内延伸,当穿进胆囊后便有胆汁顺着导尿管流进量筒;也可以用类似乳导管针沿着瘘道进入胆囊。 在插管或插针的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试探、逐渐而进,且勿性急,遇到阻力千万别强行,特别是用金属导针时更要小心谨慎,不要在瘘道里造成新的损伤。 二、胆汁加工 (一)过滤 收集的胆汁都应进行过滤,通过过滤可将部分脓汁、皮屑和被毛等杂质滤除。 其方法是用 120 目筛网或丝绸布进行过滤。 过滤后的绸布、筛网要及时清洗,晾干备用。 (二)离心 将过滤后的胆汁盛在离心管内以每秒 3 000 转的速度离心 2530 分钟,然后取出离心管进行观察,根据胆汁在离心管中的不同层次可估计出胆汁的质量和评估出胆囊有无感染。 若离心管内 3、胆汁表面有一层黄色或白色物质,说明胆汁内混有脓汁,胆囊内有化脓感染现象;若在脓汁紧下方出现一环形无色透明带,说明胆囊有慢性炎症,透明物质为黏性分泌物;若为黄色或棕色透明液体,即为胆囊胆汁;若离心管底部沉有黑色物质,多为金属弹性阀门长期受胆汁浸泡腐蚀而脱下锈屑。 收集胆汁时,可用少许棉花伸进离心管轻轻吸取,或用吸管将脓汁和黏液吸出弃之,然后再把胆汁倒进瓷盘中,沉淀物弃去。 过滤与离心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性步骤,只有通过这样处理后的熊胆粉才符合一等品。 否则熊胆粉质量难以保证,收粉率虽高(主要是黏性蛋白多的缘故),但熊去氧胆酸含量不会高,难以达到部颁标准,不能药用。 (三)烘干 将胆汁盛在瓷盘或陶瓷盘内,其厚度随个人习惯和需要而定,将盘子放进电烤箱,温度调到 4050之间,一般一天左右即可烘干,如果胆汁较多,烘烤时间将延长。 瓷盘内的干熊胆可借助器具将其铲起,这样,在收集过程中,大部分变为粉末状物,熊胆粉便由此而得名。 有人为了获取更多的片状熊胆,常把胆汁盛在衬有铝泊纸的盘内,烤干后的熊胆全为片状,只是颜色将会变得深一些,光泽差一点,质量不受影响。 胆汁收粉率随熊的个体、饲养与季节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在 612之间。 如果熊少,不一定购置干燥箱烘干胆汁,可给家用电烤箱配上控温仪进行烘烤,简单、经济、实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