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外戏剧名作欣赏课件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内容摘要:

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 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 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面面相觑: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 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 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2)辨析 四、典句 1.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 2.反正机会均等。 或者差不多均等。 一、问题探究 1.戈多是谁。 【提示】 戈多究竟指什么。 从剧中两个流浪汉梦呓般的对话中时时出现的 “ 期望 ”“ 祈祷”“ 乞求 ”“ 救世主 ”“ 得救 ” 等词语, 课堂互动探究 可以看出,戈多其实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他们想改变处境这种希望的一种寄托物。 但是,他们对戈多是谁也不清楚,戈多也始终没有来,这就说明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希望。 2.为什么要等。 【提示】 既然是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希望,但是两个流浪汉却在苦苦 “ 等待 ” ,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两个流浪汉是被西方现代工业社会挤压扁了的 “ 非人 ” ,他们永远无休止地等待那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改变自己处境的希望, 这反映了西方沦落为社会底层的一群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扩展开来说,这也是 20世纪 50年代西方社会不少人心理特征的写照。 3.怎样理解 “ 等待戈多 ” 的内涵。 【提示】 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 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示。 对此,西方评论界众说不一。 有的人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一位神秘人物,有的人认为他是上帝,还有的人认为他是 “ 虚无 ” 或 “ 死亡 ”。 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 “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 戈多给剧作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 戈多到底是什么呢 ?剧中说 .“ 戈多是一个救星 ,是一个希望 ” ,“ 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 ” , “ 要是不来呢 ,咱们明天就上吊 ” .据此可以认为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 ,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 ,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 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戈多似乎能给人以希望,给生活以意义,但直到戏剧结束他也没有出场。 他会来吗。 人们的等待会有结果吗。 显然,这只是一种无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