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元_契诃夫与三姐妹共54张内容摘要:

演 《 三姐妹 等待戈多 》 ,等于是对 《 三姐妹 》的主题在表述上作了个微调:由“ 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改变为“ 对于美好明天的等待 ”,或简洁地说是“等待明天”。 这样的主题揭示是受启发于贝克特的 《 等待戈多 》。 两个流浪汉要等待的 “明天会来”的戈多 ,其实也是三姐妹期盼的 “明天要去”的莫斯科。 永恒明天决定了永恒等待。 《 三姐妹 》 里有五个最重要的人物 ──三姐妹外还有名叫 图森巴赫 与 维尔希宁 的两个军官。 他们都是知识分子。 他们之所以是知识分子,不仅因为三姐妹懂得英、法、德三门外语(小妹伊林娜还懂意大利语),两位军官属于全城“最有教养的人”。 三个姐妹和两位军官的知识分子气息,弥漫在他们的对于现实的痛苦反应中。 痛苦来自更高的精神追求。 当下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于是他们只好等待,等待美好的明天的到来。 知识分子不是无所不知的,但他们执著地企图探寻存在的意义与痛苦的根源。 契诃夫相信这种探寻是会有结果的。 他让大姐奥尔加在结束全剧的台词里说:“军乐奏得这么欢快,仿佛再过去一会儿我们就会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痛苦 ……” 契诃夫是个 积极的乐观主义者 ,他让他笔下的可爱的剧中人物都怀抱着“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都想到莫斯科去”;但契诃夫同时也是个 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他不可能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他清醒地意识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并把它们表现出来。 冷酷的现实、庸俗的环境决定了可爱的三姐妹很难轻易地实现“回到莫斯科去”的愿望。 写作特色 一、独特的“散文性戏剧”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 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引人注目的戏剧情调 在 《 三姐妹 》 里,或者说,在契诃夫的戏剧里,“ 戏剧情调 ”比“ 戏剧情节 ”还要引人注目。 从戏的第一幕开始到戏的第三幕结尾,戏剧情调的变化是明显的,这种悲喜交集的戏剧情调是富于感染力的。 三、创新的戏剧冲突 契诃夫作为现代戏剧的前驱人物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他用一种 全新的戏剧冲突 ──“人与环境的冲突” ──取代了“人与人的冲突”模式。 在契诃夫的戏剧中,不是这个人物与那个人物过不去,而是所有这一群人都被他们所处的环境压迫着。 在契诃夫戏剧中,人和生活环境永恒地冲突着。 知识链接 一、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 1. 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外部冲突。 2. 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冲突。 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3. 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 我们把 《 俄狄浦斯王 》 视为古希腊戏剧的代表作,把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视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代表作,而问世于 1901年的契诃夫的 《 三姐妹 》 ,则是 20世纪现代戏剧的代表作。 同学们可以以戏剧冲突的性质来宏观地区别世界戏剧发展过程中这三个重大阶段。 从而我们可以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