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儒学的兴起1内容摘要:

( 2)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董仲舒像 “君权神授 ” 、 “ 天人感应 ” 、 “ 大一统 ” 、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有利于加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 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 ── 君臣义 父为子纲 ── 父子亲 夫为妻纲 ── 夫妻顺 【 仁 】 ── 亲也。 对人宽厚有爱心 【 义 】 ── 事之宜也。 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 礼 】 ── 理也。 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 智 】 ── 智慧也。 处事果断周密 【 信 】 ── 诚信也。 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认为 “ 三纲 ” 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 “ 五常 ” 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 他把 “ 三纲 ” 说成是 “ 天 ”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 ,用 “ 阳尊阴卑 ” 的思想 ,论证了 “ 三纲 ” 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 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 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 思想主张 “ 儒学独尊 ” “ 君权神授 ” “ 天人合一 ” “ 天人感应 ” 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 三纲五常 ” 作用 思想统一、国家安宁,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服从统治; 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改善生活 提出为人处事标准,维护统治秩序 君权 中央集权 统一 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 (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