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儒学的兴起2内容摘要:
体地位得以确立。 隋唐时代,更为完备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开始实行。 3.关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 (1)打破了门第限制 (2)有利于选拔人才 (3)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 1)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 2)科举制的创立和健全,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 ( 3)科举制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4)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以治国平天下为唯一志向,这就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因此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1.概述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 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产生、受到冷落、遭受打击、地位 (1)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了儒家学说,其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仁爱,维护周礼。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儒家学说,提出了仁政,认识到“民贵君轻”、人民的力量。 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奴隶社会崩溃、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的变革时期,儒家学说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打击奴隶主阶级,建立封建制度、统一国家、相互争霸的需要,没有得到新型统治阶级的重视。 (2)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 秦朝利用法家思想,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由于实行严刑峻法,剥削沉重,仅存二世,就被农民 (3)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主流文化批判。 汉武帝初年,开始大批起用儒学之士,并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 后来董仲舒提出的确立独尊地位,禁绝与儒家相异的学术这一建议和文化上实行“大一统”的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儒学地位上升,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立为正统思想。 2.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对文化的影响。 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有早期的“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 (近代历史上的“公车上书”即源于此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的主要基础 ),隋 (1)科举制出现的社会背景:士族制度的腐朽与衰落,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间的裂痕严重地威胁着地主阶级的统治,隋唐时期的大统一局面为弥合地主阶级间的裂痕提供了社会基础。 (2)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一定意义上的公平与公正的选官制度,是隋唐以来的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化的具体表现之一。 而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却是封建制度严重衰落的具体 (3)科举制对文化的影响: ①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人民版历史必修3儒学的兴起2
相关推荐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银杏仁、山楂复合汁的加工技术(一)产品特色 以银杏果仁及山楂为原料,生产的产品营养丰富,具备润肺定喘、涩精止带、治小儿遗尿、消积食、健胃补脾、活血降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保健作用。 (二)主要原辅料 银杏仁、山楂、白砂糖、柠檬酸、海藻酸钠、蔗糖酯。 (三)主要设备 烘箱、浸泡槽、打浆机、胶体磨、均质机、高温瞬时灭菌器、灌装封口机、杀菌锅。 (四)工艺流程
( 2)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董仲舒像 “君权神授 ” 、 “ 天人感应 ” 、 “ 大一统 ” 、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有利于加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 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 ── 君臣义 父为子纲 ── 父子亲 夫为妻纲 ── 夫妻顺 【 仁 】 ── 亲也。 对人宽厚有爱心 【 义 】 ── 事之宜也。 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 礼 】 ── 理也。 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银杏果制作银杏汁饮料技术银杏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 以银杏果为原料可制作银杏汁饮料,其加工技术如下: 1、烘干、轧壳:采取水浮法漂除霉烂果、僵果。 银杏果晾干后进行烘烤、轧壳。 一般在 70房中烘烤 12时,烘干后果实水分下降至40%以下。 然后用木板轻轻拍击烘烤过的白果,用手剥去硬壳,或用脱壳机脱壳。 2、去种衣:将果仁放入水中,加热到 100,保持 10钟
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隋唐时代,更为完备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开始实行。 3.关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 (1)打破了门第限制 (2)有利于选拔人才 (3)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 1)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 2)科举制的创立和健全,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