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3内容摘要:

纺织工人郝建秀 (中 ) 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北大 ” 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 “ 反动学术权威 ” 清华大学红卫兵批斗 “ 反动学术权威 ” 毛主席,你是我的偶像 ——一个毛的超级FAN 出家人也难逃批斗 批完和尚批修女 知识青年 “ 上山下乡 ”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文革后期,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车的时候。 1968年 12月,毛泽东下达了 “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 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 196 196 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 “ 老三届 ” ),全部前往农村。 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 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 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 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 知青 ” 下乡联系在一起。 1976年,文革结束,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才断层,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 1977年 5月的一天,还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 “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 ” 1977年河北省招生简章 1977年冬天, 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例如: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1990年,中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 3%, 1995年下降到 %,而 1995年世界平均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为 % , 1999年回升到 %。 2020年中国教育经费占 %);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尤其是女生 )辍学率较高。 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待遇低;高考制度一考定终生( 对于学生长达 12年的学习来说,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次考试、一张试卷 )等等。 邓小平同志为 “ 希望工程 ” 题词( 1990年 9月 5日) 她就是苏明娟,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她和许许多多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那双渴望知识的 “ 大眼睛 ” 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 多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完成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