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2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2内容摘要:
35年的 《 全国劳工关系法 》 :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的 《 公平劳动标准法 》 :规定了企业 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 40小时,每小时 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 1美元。 还禁止雇用 16岁以下的童工。 作用:规范了工业生产,减少了盲目生产,消除生产过剩;调节了劳资关系,保护了劳工权利,缓和了阶级矛盾,为工业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3)调整农业政策 作用:减少了农产品过剩,稳定了农产品价格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 4)、实行社会救济 和 以工代赈 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 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 18岁到 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 每批 25万人,每期半年。 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工作队伍 国土资源保护队中的青年 1936年竣工的克林奇诺里斯坎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坎 挖灌渠 1935年美国成立工程计划署,耗资 105亿元,建了, 103万公里新路, , 285个机场, 3万公里下水道,1938年为 380万工人提供就业,约占失业人数的 1/3。 作用: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民收入和购买能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特点: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 积极影响: ( 1)取得显著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 2)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 3) 新政放弃自由放任政策,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并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局限性: 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富兰克林 罗斯福 There is 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 课堂小结: • 工业革命 生产力的发展。岳麓版历史必修2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2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岳麓版历史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
经济 经济特区的建立 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特区 经济特区的影响 和经 济开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对外 发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 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格局 形成 加入 世贸组织简介 世贸 组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小结 《 春天的故事 》 歌词中在 “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规划了五个经济特区,其中三个都在( ) A福建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浙江省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岳麓版历史必修2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3
么意思就向你请教。 你能简单给他介绍一下吗 ? 角色模拟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美分一磅,牛肉五美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美元。 调整农业政策 稳定农产品价格 ,促进农业恢复 1933年 《 农业调整法 》 :减少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 政府来补贴 农民的经济损失。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若你是“智囊团”中的农业经济专家
岳麓版历史必修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成效,后随赫鲁晓夫下台而失败 ① 只是局部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 ② 改革目标不切实际。 ③ 盲目性 ④ 赫鲁晓夫的个人因素 ①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 勃列日涅夫上台,纠正赫后期的 混乱局面, ③ 与美国争霸的需要 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 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降低农产品收购指标、提高价格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60年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