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施工组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交接验收 1)在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电缆规格应符合规定;排列整齐,无机械损伤;标志牌应装设齐全、正确、清晰。 电缆的固定、弯曲半径、有关距离和单芯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的接线、相序排列等应符合要求。 接地应良好; 电缆终端的相色应正确,电缆支架等的金属部件防腐层应完好。 电缆沟内应无杂物,盖板齐全。 直埋电缆路径标志,应与实际路径相符。 路径标志应清晰、牢固,间距适当。 防火措施应符合设计,且施工质量合格。 隐蔽工程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中间验收,并作好签证。 2)在 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技术文件: 电缆线路路径的协议文件。 设计资料图纸、电缆清册、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和竣工图。 直埋电缆输电线路的敷设位置图, 图上必须标明各线路的相对位置,并有标明地下管线的剖面图。 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 隐蔽工程的技术记录。 电缆线路的原始记录: 试验记录。 主干桥架 接地系统敷设 安装要求 本变配电工程采取独立的电气保护接地系统,接地电阻≤ 1Ω , 具体要求如下 : 1)接地线敷设 符合设计规定 , 并 作防腐处理; 3)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 4)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 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 5)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串 连连接。 7)明敷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便于检查。 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 ~ ;垂直部分宜为 ~ 3m;转弯部分宜为 ~。 接地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 平行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 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 250~ 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 10~ 15mm。 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器。 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明敷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用 15~ 100mm 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 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宜作出标志。 当使用胶带 时,应使用双色胶带。 中性线宜涂淡蓝色标志。 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 并标以黑色记号。 8)接地体(线)的连接 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 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 ,可用螺栓连接。 螺栓连接处的接触面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处理。 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扁钢为其宽度的 2倍(且至少 3个棱边焊接)。 圆钢为其直径的 6 倍。 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 6倍。 工程交接验收 1)在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2)整个接地网外露部分连接可靠,接地线规格正确,防腐层完好,标志齐全明显。 3)、工频接地电阻值及设计要求的其他测试参数符合设计规定。 4)、 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实际施工的竣工图。 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安装技术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等)。 测试记录。 给水部分 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 钢塑复合管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 a) 给水管道应远离热源,立管距热水器或灶边净距不得小于 400mm。 当条件不具备时,应加隔热防护措施,但最小不得小于 200mm b) 直接敷设于墙体或地坪两层的 管道,可不考虑纵向伸缩补偿,外径不宜超过 dn25 c) 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壁等有防水要求处,应设刚性或柔性钢制防水套管,并应有防渗和加固措施。 d) 管道嵌墙暗敷时,宜配合土建预留凹槽,槽深为 dn+20mm。 槽宽为 dn+40~60mm。 凹槽表面平整无尖角等突出物。 在凹槽内安装的管道必须采取措施固定,经试验合格后,用不低于砌筑砂浆强度的水泥混合砂浆分层填补密实,并在抹灰层内加设耐碱玻璃纤维网或镀锌钢网防裂,网宽覆盖沟槽每边净宽 ≥ 100mm e) 管道在楼地面直接埋设暗敷,管道顶应有 ≥ 15mm 厚的水泥砂浆覆盖层。 槽宽宜为dn+40mm 在楼板混凝土内直接埋设暗敷时,不得将楼板面筋下压,并应通过试压办理隐 蔽验收。 f) 管道穿越楼板时,应设置钢制套管,离出地面 50mm,并有防水措施。 g) 管道穿越基础墙或混凝土深处时,应设金属套管,管道顶与套管之间预留的空隙应满足建筑物的沉降量需要,一般不应小于 100mm h) 管道在行车道下埋设时,覆土厚度一般不应小于 ,否则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i) 地坪以下的管道安装,应采用先回填土夯实后开挖沟槽埋设的施工程序。 严禁在回填土前或未经夯实的土层中敷设管道。 j) 开挖的 管沟底应平整无尖硬的突出物,沟底宜铺填 100mm 厚的砂垫层,管道安装后管沟回填时,回填土内不得有尖硬物体,一般应用砂土或经过筛选粒径不大于 12mm 的泥土,回填到管顶以上 处经夯实后再用原土回填到地坪面。 室内埋地管道埋深不宜小于。 UPVC 管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 粘接连接工艺: a) 连接工艺 UPVC 管采用胶粘剂粘接,承插口涂抹胶水时,先涂承口,后涂插口,找正管子的正确方向后,将管子插入承口,确认准确垂直后,再加挤压,并朝一个方向旋转 1/4 圈,使胶粘剂均匀,管端插入的 深度应符合标记记号的要求,保证承插接口的直度和接口位置的正确,还需静待 2~ 3分钟,以防接口滑脱。 承插接口完毕后,应将挤出的胶粘剂用棉纱或干布蘸清洁剂擦拭干净。 质量要求 a) 给水管道应远离热源,立管距热水器或灶边净距不得小于 400mm。 当条件不具备时,应加隔热防护措施,但最小不得小于 200mm b) 直接敷设于墙体或地坪两层的管道,可不考虑纵向伸缩补偿,外径不宜超过 dn25 c) 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壁等有防水要求处,应设刚性或柔性钢制防水套管,并应有防渗和加固措施。 d) 管道嵌墙暗敷时, 宜配合土建预留凹槽,槽深为 dn+20mm。 槽宽为 dn+40~60mm。 凹槽表面平整无尖角等突出物。 在凹槽内安装的管道必须采取措施固定,经试验合格后,用不低于砌筑砂浆强度的水泥混合砂浆分层填补密实,并在抹灰层内加设耐碱玻璃纤维网或镀锌钢网防裂,网宽覆盖沟槽每边净宽 ≥ 100mm e) 管道在楼地面直接埋设暗敷,管道顶应有 ≥ 15mm 厚的水泥砂浆覆盖层。 槽宽宜为dn+40mm 在楼板混凝土内直接埋设暗敷时,不得将楼板面筋下压,并应通过试压办理隐蔽验收。 f) 管道穿越楼板时,应设置钢制套管,离出地面 50mm,并有防水 措施。 g) 管道穿越基础墙或混凝土深处时,应设金属套管,管道顶与套管之间预留的空隙应满足建筑物的沉降量需要,一般不应小于 100mm h) 管道在行车道下埋设时,覆土厚度一般不应小于 ,否则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i) 地坪以下的管道安装,应采用先回填土夯实后开挖沟槽埋设的施工程序。 严禁在回填土前或未经夯实的土层中敷设管道。 j) 开挖的管沟底应平整无尖硬的突出物,沟底宜铺填 100mm 厚的砂垫层,管道安装后管沟回填时,回填土内不得有尖硬物体,一般应用砂土或经过筛选粒径不大于 12mm 的泥土,回填到管顶以上 处经夯实后再用原土回填到地坪面。 室内埋地管道埋深不宜小于。 k) 管道安装必须按不同管径和要求设置管卡或支吊架,位置和最大间距宜符合下表: 冷水管支,吊架或管卡的最大间距 公称外径 20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横管( m) 立管( m) l) 管道试压:冷水管试验压力应为管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的 倍,但不得少于 ;管道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应在接口完成超过 24小时后才能进行水压试验。 一次进行水压试验的管段不宜大于 50m;( 2)管道水压试验前,管道应固定牢固接头应明露,除阀门外。 支管端不应连接卫生洁具水件;( 3)试压时应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应小于 10min,升至 规定试验压力时稳压 1h 检查应无渗漏,压力降不得超过;( 4)严密性试压时,在设计工作压力的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得超过 ,且检查无渗漏现象。 m) 管道清洗:给水系统在验收前应进行水冲洗。 冲洗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冲洗时,管内流速不得小于 2m/s,从下向上逐层打开配水点龙头或进水阀放水冲洗。 放水时间不小于 1min,要求出口的水质与进水处的水质相当。 n) 消毒:管道冲洗后用含 20~30mg/l 游离氯的水灌满管道进行消毒,管内滞留 24h 后排空。 PPR 管施工方法及施 工要点 1) 热熔连接工艺: a) 材料、电源、工具等的准备工作。 b) 放线下管、切割管材必须使端面垂直与管轴线,切割后应除毛边和毛刺。 c) 清洁管材,管件的熔接部位必须清洁、无油、干燥。 d) 在管端或管件上标记熔接深度,热熔深度应符合下表: 公称外径 热熔深度 加热时间( s) 加工时间( s) 冷却时间( s) 20 5 4 3 25 16 7 4 3 32 8 4 4 40 12 6 4 50 18 6 5 65 24 6 6 热熔连接技术要求(注:若环境温度小于 5℃ 加热时间应延长 50%) e) 连接时,无旋转地把管道导入加热套内,插入到所标志的深度,同时无旋转地把管件推到加热头上,达到标志处,加热时间必须满足上表的规定。 f) 达到加热时间后,立即把管材,管件从加热套和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地直线均匀插入到所标深度,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 g) 在上表规定的加工时间内,熔接好的接头还可校正,但严禁旋转。 2) 质量要求 a) 给水管道应远离热源,立管距热水器或灶边净距不得小于 400mm。 当条件不具备时,应加隔热防 护措施,但最小不得小于 200mm b) 直接敷设于墙体或地坪两层的管道,可不考虑纵向伸缩补偿,外径不宜超过 dn25 c) 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壁等有防水要求处,应设刚性或柔性钢制防水套管,并应有防渗和加固措施。 d) 管道嵌墙暗敷时,宜配合土建预留凹槽,槽深为 dn+20mm。 槽宽为 dn+40~60mm。 凹槽表面平整无尖角等突出物。 在凹槽内安装的管道必须采取措施固定,经试验合格后,用不低于砌筑砂浆强度的水泥混合砂浆分层填补密实,并在抹灰层内加设耐碱玻璃纤维网或镀锌钢网防裂,网宽覆盖沟槽每边净宽 ≥ 100mm e) 管道在楼地面直接埋设暗敷,管道顶应有 ≥ 15mm 厚的水泥砂浆覆盖层。 槽宽宜为dn+40mm 在楼板混凝土内直接埋设暗敷时,不得将楼板面筋下压,并应通过试压办理隐蔽验收。 f) 管道穿越楼板时,应设置钢制套管,离出地面 50mm,并有防水措施。 g) 管道穿越基础墙或混凝土深处时,应设金属套管,管道顶与套管之间预留的空隙应满足建筑物的沉降量需要,一般不应小于 100mm h) 管道在行车道下埋设时,覆土厚度一般不应小于 ,否则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i) 地坪以下的管道安装,应采用先回填土夯实后开挖沟槽埋设的 施工程序。 严禁在回填土前或未经夯实的土层中敷设管道。 j) 开挖的管沟底应平整无尖硬的突出物,沟底宜铺填 100mm 厚的砂垫层,管道安装后管沟回填时,回填土内不得有尖硬物体,一般应用砂土或经过筛选粒径不大于 12mm 的泥土,回填到管顶以上 处经夯实后再用原土回填到地坪面。 室内埋地管道埋深不宜小于。 阀门 及附件的施工方法及施工 要点 阀门安装前应按设计文件核对其规格型号,并按介质的流向确定其安装的方向。 当阀门与管道以法兰或螺纹连接时,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安装位置应方便操作,手柄或手轮 一般不得朝下。 采用丝扣连接的铜阀,不能用管钳直接卡住阀门,要用布或其它软质材料裹住阀门,以防卡坏阀门。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阀件自重较大,垂直安装吊装时要用麻绳绑在本体上或吊环上,不能系在手轮及手柄上。 蝶阀安装 安装蝶阀时,焊接完法兰盘,不能马上组对安装,待法兰盘冷却后方可安装,以免将其密封胶圈烫坏。 压力表安装 压力表安装时应垂直向上,在管路上开孔时割下的碎钢块及氧化铁尽量避免掉在管路里,如果掉入应设法立即清除。 过滤器安装 过滤器安装时应保证留有滤网拆除的空 间,必要时可以管轴为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 水表安装 a) 安装前除做产品外观质量检查外,还应检查其是否经过有关计量检测部门的正式检验并有合格证明材料,同时还应对其做合理的抽样复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