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1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1内容摘要:
英国王位后,经常不出席内阁会议,大臣们有事就自己商量对策,然后提交国王,国王的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内阁,内阁制度由此得以形成。 1721年,罗伯特 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力转移于内阁) 形成: 内阁 cabi(密室 ),原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 光荣革命后摆脱王室,独立行事,成为 专对议会负责的行政机构。 英王的国家元首成为虚衔“统而不治”,改由 责任内阁行使行政权。 ( 1721年 罗伯特 沃波尔 ) 职能: 政府行政首脑是首相,由议会选出对议会负责。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若遭到议会不信任案,就得集体辞职。 发展 两党制形成: 首相与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两党轮番执政,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问题: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 请思考一下责任内阁制是怎样形成的。 有何特点 ? 责任内阁的产生程序 下议院议员 由选民普遍选举产生 内阁首相 由国王任命在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内阁大臣 由首相提名,国王批准 产生方式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君主 上院 下院 内 阁 选 民 司 法 独 立 任命 ( 大贵族 ) 选举 组成议会 多数 组阁 形式任命 负责 ( 权力中心 立法权 ) ( 行政权 ) (司法权) (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 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征。 • 君主的地位 :世袭的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时只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国王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 内阁的地位 :责任内阁制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掌握国家的行政权力; • 首相的地位: 首相是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 制度的基础 :代议制民主是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基础。 请思考: 在责任内阁制下,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议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 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 的“责任制政府”。 首相即政府首脑,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英国内阁制度和中国明朝内阁制度。岳麓版历史必修1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1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岳麓版历史必修1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1
的心理,鼓动其掣肘皇帝,阻挠变法; 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下,维新派求变心切,权力虚弱的光绪帝与维新派采取“快变”方式; 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对改革前途充满了简单的、不成熟的判断,等等。 问题 6:康梁在后来的变法实践中,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改为主张搞开明君主制,政治主张明显缓和,可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仅仅两年,即 1901年初
岳麓版历史必修1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4
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十条 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第十二条
岳麓版历史必修1英国的制度创新2
治;国王形式任命内阁,但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 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可以解散议会。 过程: 国王退出内阁 内阁权力增大 首相掌握内阁权力,协调各部门工作 责任内阁制形成 【 解析与探究 】 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有 什么区别。 英国: 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 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