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安全专项方案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2 10)桩孔内如需爆破作业时,必须有持爆破证人员进行操作,爆破物品的使用、运输、储存等有关事项应严格按“爆炸物品管理安全规定”执行。 11)爆破完毕后,作业人员不得立即下孔作业,应机械通风 15min,确认孔下无烟尘及有害气体后,方可下孔作业。 12)施工结束,桩孔内人员及工具等应撤出孔底,然后盖好 孔口井盖。 13)孔口周围如有道路,必须设置安全标牌,提示行人、车辆注意安全。 孔口边 1 米以上的地方,应及时运走,以防落入孔内伤人。 14)提(吊)孔内土、石碴时,固定装置、滑车的钢丝绳及绳卡等其他设施必须检查达到安全可靠,如有隐患,应及时排除。 15)孔口人员提(吊)装碴、石提筒或框时,应与孔底人员密切配合,接到孔底人员信号时,方准提(吊),返回孔底提筒(框)时同样要给孔底人员以安全信号,并用提环挂钩缓慢下入孔底,严禁向孔内抛掷物件。 16)使用潜水泵排水时,要叫孔底作业人员 返回地面,严禁在孔内停留。 17)密切注意孔壁情况,如发现孔壁变形应立即停止掘进并报告施工人员及时排除处理。 18)施工结束必须待孔底人员及工具、设备等撤返地面,然后盖好桩孔口板或其他安全措施后才能离开。 19)听从孔岗指挥,提吊时必须集中精力。 20)严禁脱岗指挥,严禁单人提(吊)放。 21)安全评比和奖惩制度 积极开展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记录的“三上岗” 安全活动,对班组的安全活动,要有考核措施,并按照奖惩措施进行兑现。 七 、施工安全技术对策 安全文明施工 本 段 桩基人工挖孔 施工以每个 桥 为单位,划分施工作业区,辅助作业区,材料堆置区,实现施工管理区、生活区和施工作业区分离。 起吊设备 设置应满足作业覆盖要求和臂杆回转域内的安全要求,工地周 人工挖孔桩基 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13 围设置围挡,与外界隔开。 现场设置平面布置按以下要求布置: 、标牌、标志设置: 工程标牌、 安全操作规程制牌悬挂、 安全标志标牌 齐全。 、四通一平和排水 ⑴场平:平整施工场地,采用渗水土处理。 ⑵道路:修建场内施工便道,路面坚实平整,视野良好,设置排水沟,保障出入口通畅,设置交通标志等; ⑶电通:工地供电采用低压线路供电,保证整个施工作业区 内电力供应; ⑷水通:修建水池,布设供水线路,确保作业区域施工用水的供应; ⑸排水:场地四周设置排水沟, 设污水沉淀地 ; ⑹作业区域:材料整齐堆放,四周设置封闭围挡; 消防工作 ⑴ 电气设备密封或采用防爆罩,配电箱下不得堆放物料; ⑵ 防止电线短路、用电设备过载运行,设备漏油和缺油; ⑶ 严禁在作业场所吸烟,生火,烧饭或点明火取暖; ⑷ 配备足量的灭火器材 ,消防器材要保持良好 ; 作业安全操作技术 、电工作业安全操作技术 ⑴一般作业要求 ①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操作; 配电箱采用“一机、一闸 、一箱、一漏”。 ②熔化焊锡块的工具要干燥,防止锡爆; ③ 有人触电时,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 ④ 电气失火时,立即切断电源,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砂灭火; ⑤ 多台配电箱(盘)安装时,手指不得放在两箱(盘)的结合处,也不得触摸连接螺孔; 人工挖孔桩基 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14 ⑵ 外线工程作业 ①人工立杆时,叉木应坚固完好,配合用力要均衡;机械立杆时,两侧应设溜绳。 立杆时坑内不得有人; ②登杆作用,安全带应栓于安全可靠处,不准栓于瓷瓶或横担上,工具材料用绳子吊递,禁止上下抛扔; ③杆上紧线侧向操作,调整拉线时,杆上不得有人,单方向紧线时,反方向应设置临时 拉线; ④架线时在线路上每 1~ 接地一次,送电前必须拆除。 遇到雷雨时,停止工作。 ⑶ 电气调试作业 ①进行耐压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须接地,被试设备或电缆两端如不在同一地点时,另一端应有人看守或加锁。 人员撤离后,方可升压; ②对电力传动装置系统及高低压各开关调试时,将有关的开关手柄取下或锁上,防止误合闸; ③电气材料或设备需放电时,穿戴绝缘防护用品,用绝缘棒安全放电 ④雷电时禁止测定线路绝缘; ⑷ 施工现场变配电和维修作业 ①单人值班时,不准超越现场变配电高压设备的遮拦从事修理工作; ②在高压带电区域部分停 电工作时,人体与带电部分应保持安全距离,并需有人监护; ③变配电室、外高压部分及线路停电工作时切断有关电源,操作手柄应上锁或挂指示牌、验电时应带绝缘手套,装设接地线应由二人进行,并均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检修完并全面检查无误后,方可拆除临时短路接地线。 、爆破工作业安全操作技术 ( 1)爆破作业人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专门培训后合格并发给爆破员作业证的爆破员,要在施工爆破负责人指挥下,按操作规程实施爆破,严禁非爆破员实施爆破。 人工挖孔桩基 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15 ( 2)爆破现场必须有醍目的警示标志,各路口要设安全警戒员,负责爆破危险区的警戒,对无安全避炮条件的应设避炮场所。 ( 3)装药前对炮孔及药壶进行检查清理,如出现堵塞,在未装入雷管、起爆药柱等敏感爆破器材前,可采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处理 (如木、竹、铜棒 )。 ( 4)装药必须使用木质炮棍,若发现炸药包 (含雷管 )没装到位,不能轻微提取时,禁止拨出或硬拉雷管脚线,按盲炮的有关规定处理。 操作现场禁止烟火。 ( 5) 使用电雷管起爆,爆破现场严禁使用手机和通讯工具,手机和通讯工具必须关闭。 起爆前线路必须短路,装药后每个电雷管也要 短路,线路不得太迂回。 ( 6)打炮眼如遇到溶洞时,要作好记录,记录好溶洞位置。 如溶洞在炮眼底部,装药前应使用一截直径比炮眼略大的木棍打入炮眼,以封住炮眼底部,为装药提供支承。 如溶洞在炮眼侧面,则装药到溶洞处时,把药绑扎在竹片上,竹片长度应大于溶洞长度,之后继续装药。 ( 7)装药前,必须清除炮眼内的杂物,装炮必须使用木质炮棍装填,严禁使用铁器,封口必须用不易燃可塑性强的炮泥,严禁使用石块、瓦片、纸团等物做封口,不准放无封口炮和糊炮。 ( 8)爆破员装炮、放炮,必须有安全员现场监督,并派人在警戒线上和有可能进入放 炮地点的所有道路上安排警戒,并发出警报信号,然后进行放炮。 ( 9)放炮后若出现哑炮,要当班处理完毕,如当班处理不完,爆破员必须等在现场向下一级爆破员交待清楚继续处理。 处理哑炮,必须在现场负责人的指挥下,在炮眼 30 厘米处打一平等炮眼,重新装药起爆,严禁用铁镐创哑炮眼,严禁拉哑炮脚线,哑炮处理完后,爆破员必须详细检查未爆炸的炸药和雷管。 ( 10)放炮后,爆破员要认真填好现场使用爆炸品消耗记录,安全员、 人工挖孔桩基 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16 负责人要签字盖章,如有剩余爆炸品必须在下班前送交库房,并把现场爆破登记交回库房,保管员审核无误后签字盖章。 禁用的钢丝绳规定 ⑴达到报废更新标准的断丝数以及各种情况下的折减标准; ⑵虽无断丝,但直径减少达公称直径的 7%; ⑶出现整股断裂; ⑷有明显内部腐蚀; ⑸局部外层钢线绳伸长呈“笼”形态; ⑹钢丝绳纤维芯的直径增大较严重; ⑺发生扭 结 、弯折塑性变形、麻芯脱出以及受电渣焊和高温作用影响到性能指标; 禁用的吊钩(环)规定 ⑴无 合格 证明书; ⑵有 裂纹 ; ⑶危险截而上的磨损超过 10%; ⑷在裂纹和磨损处进行焊补; 电力 线路架设 ⑴ 金属外壳 未 安全的接地和接零保护; ⑵ 未按规定应作重复接地的供电线路和设备; ⑶ 未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⑷ 未按规定作避雷接地的机具设备和设施; ⑸ 未按规定 采用 低电压的照明设施 ⑹ 未按规定 设置 的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 ⑺ 未按规定 设置 的控电设施; 孔内通风、照明 ⑴ 孔内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 12V 以下的安全灯 , 进入井内的一切设备必须接零接地,并设置漏电 保护器。 人工挖孔桩基 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17 ⑵ 操作人员下孔作业前,应先用鼓风机将井内空气彻底予以更换; ⑶ 施工中应不间断向孔内送风,输入量应大于 25L/S,在风镐作业时应加大供风量,以吹排凿岩产生的石粉,孔底通风设置专用空压机。 八 、 施工人员 安全素质教育 安全排险技术教育 、安全排险救助的基本原则 ⑴及时的原则 包括及时撤离人员、及时报告(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当已投保建筑施工安全保险时)和及时进行排险救助工作。 ⑵“先撤人、后排险”的原则 即在发生 事故或出现紧急险情之后,首先将处于危险区域内的一切人员先撤出危险区域,然后再有组织地进行排险工作。 ⑶“先救人、后排险”的原则 当有人受伤或死亡,先救出伤者和撤出亡者,然后进行排险处理工作,以免影响对伤者的及时抢救和对伤者、亡者造成新的伤害。 ⑷“先防险、后救人”的原则 在险情和事故仍在继续发展或险情仍未消除的情况下,必须先采取支护等安全保险措施,然后救人,以免使救护者受到伤害使伤者受到新的伤害。 救人要求“急”,同时也要求“稳妥”,否则,不但达不到救人的目的,还会使救助者受伤,增加新的抢救难度。 ⑸“先防险 、后排险”的原则 在进入现场进行排险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适合的保安全措施,以避免排险人员受到伤害。 ⑹“先排险、后清理”的原则 只有在制止事故继续发展和排除险情以后,才能进行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但这一切,都必须遵循事故的处理程序规定和得到批准以后,才能进行。 ⑺保护现场的原则 人工挖孔桩基 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18 在事故调查组未决定结束事故现场原状之前,必须全力保护好现场的原状,以免影响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保护事故现场是所有人员的责任,破坏事故现场是违法行为。 当然,为了进行救人和排险工作,允许采取以下做法: ①在不破坏现状的要求下,为 了确保救人和。人工挖孔安全专项方案新(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