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好家庭事迹材料大集合内容摘要:
五好家庭事迹材料大集合 1五好家庭事迹材料 .好家庭事迹材料 .好文明家庭”先进事迹 .记南溪乡“五好文明家庭户”黄国华家 .吴晓庆家庭先进事迹 .福美满 北湖区财政局刘锦湘幸福的一家 .鲁德武、朱金梅 .记铁煤集团 2007 年度“五好文明家庭”高春荣先进事迹 .记北湖区审计局纪检组长何武仕的家庭 .好文明家庭”推荐材料 .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生活、新家庭 北湖区卫生监督所袁征家庭优秀事迹 .好文明家庭”推荐材料 .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北湖区“五好文明家庭”黄一五同志推荐材料 .*女现年 53 岁党员,大学文化,现任*省通化市东昌区民主街道办事处民强社区主任。 2000 年 12 月,*被群众推选为民强社区主任。 两年多来,她不计名利、无私奉献,情系社区,深受社区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也得到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在她的带领下,民强社区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全区社区的前列,2002 年被通化市政府确定为示范社区,成为全市社区建设的领头雁。 *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在家庭生活中更是一位颇具中华传统美德式的巾帼女杰。 最可贵的是她把事业和家庭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无意之中搭起了一座展示人生丰采的平台。 四世同堂甘之如饴*家是四世同堂,这在现今社会是极为罕见的。 她上有婆婆,已是 88 岁的高龄,下有孙女,已经8 岁。 爱人得脑瘤手术现病休在家,儿子在金融部门工作,儿媳下岗打工。 她本人为照顾爱人到北京治病2(脑瘤手术)和术后护理,提前办了退休。 全家六口人,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个重病号,她有多重的负担,谁都可以想象得到。 *是坚强的,也是特别能干的。 家庭中这么沉重的负担她咬咬牙都坚持下来了,不管当时是在学校工作,还是后来在社区工作怎样忙,她始终都是一位称职又合格的好妻子、好儿媳、好婆婆、好奶奶。 88 岁的婆婆是个性格开朗乐观的老人。 她老人家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十几岁就跟她母亲学会正骨技术,七十年来经她救治好的患者少说也有上万人,从来是分文不取。 遇到有困难的患者,不但留吃留住,临走时还要送给人钱物,这是何等令人敬佩啊。 身教胜言教。 每当这个时候,*均象婆婆那样热情地对待他们。 按着老人的吩咐去帮助这些人,毫无怨言。 *看到婆婆为人看病后累的躺在床上起不来,她就买来可口的食物做给老人吃。 尤其到了节假日,她更是把老人伺候的非常周到细致,年年在老人过生日时她都为老人添上新衣物。 2000 年秋天老人患了白内障,双目失明,她和爱人带老人到市医院眼科做了手术。 手术后她为老人洗脸,梳头,洗脚,洗衣服。 她坚持每隔一小时给上一次眼药。 精心服侍了老人整整 3 个月,终于使老人的眼睛很快恢复了视力。 这期间*经常和老人唠家常,给老人讲故事、说笑话,逗得老人开怀大笑。 老人跟每位到家的人都夸儿媳好,是儿媳让她活的开心,舒心,才有这高寿。 *说:“不是我有多好,是婆婆身上有太多的美德,学都学不完。 ”2002 年她曾以婆婆为题材,写了一篇情深意切的散文,发表在通化日报,并被评为三等奖。 *和爱人唐建成都是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三、四十年的人民教师。 *在全国重点职业高中当老师时,就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深受学校领导的倚重和学生的爱戴,她曾 30 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市“三八”红旗手。 她爱人唐建成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是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夫妻在事业上双双出色。 他们夫妻在家里也是和谐和睦,相敬如宾,一方工作忙累时,另一方一定会做(买)好可口的饭菜,等候回来一起吃饭。 即使在经济条件困难的年月里,夫妻俩也能做出让对方感到温馨和关怀的举动。 三十多年来他们一直互敬互爱。 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们都羡慕这对好夫妻。 五好文明家庭材料女,从池州农校毕业后在乡农技站上班,后下岗自主创业。 丈夫是一名中学教师,有一个年幼的儿子正在上小学。 她下岗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自立自强选择了创业之路,她也帮助了更多的下岗女工走向致富之路,她自立、自强,建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 谈起胡升平、刘荣美家庭很多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成家几年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 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刘荣美在铜陵县东联乡当任农技站会计,于 2000 年下岗。 作为一名下岗分流人员,当时生活相当艰苦。 生活没了着落,整天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使她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勇气。 日常开支虽偶有亲友接济,但救急解不了穷,究竟该怎么办。 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好强的刘荣美陷入了久久的思索。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她大受启发。 中央电视台报道一农户养殖獭兔年赚十多万元,这令他极为震惊,自己是学农业的,有专业技术,这些用在农村不一样能致富吗。 在做出一番思考后,大胆向亲戚筹借了2 万元后,搭起了饲养棚,试养了 50 多只獭兔,当年净利润达 5000 多元。 尽管很辛苦,但收获的喜悦增强了她的信心和勇气。 她坚信,这条路是正确的,只要坚持下去,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2002 年,乡党委书记裴振西,多次找我谈心,叫我要振作精神。 有什么困难,党委政府会帮助我,副乡长许玉花,经常和我谈心,鼓励我。 由于国家鼓励下岗职工积极创业,再加上裘皮市场前景看好,毅然决定扩大养殖规模。 在亲友的帮助下,2006 年,她筹集了 40 万元,建起了特种养殖场。 面对亲友的信任和支持,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养殖场办好。 在妇联同志的帮助以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凭凭借着自己在养殖技术、防疫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过人的管理能力。 终于,在她顽强不懈的努力下,养殖场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发展起来。 2006 年,养殖3场年平均利润已达 10 余万元。 自己富了,不能忘了党和国家的培养和支持,不能忘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 在一次次资金周转不开时,是各有关领导和部门积极地给予联系和解决,对于这些,刘荣美时常记在心里,并不断将感激之情落实到壮大特种养殖业的发展中,融入到更好的带动农村妇女、以及下岗职工脱贫致富中。 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几年来,刘荣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延伸手臂,积极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她主动联系周边 20 多名闲置在家的农村妇女及下岗女工,让她们利用庭院来办养殖,使她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帮带中,她不仅坚持干在前面、学在前面、示范在前面,而且她还注重通过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妇女们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和参与意识,利用下岗职工的技术、文化水平的优势,真正使她们自强自立起来。 傲骨红梅香胜雪,一枝引来满园春。 今年,刘荣美将积极完善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充分发挥“一体化”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性发展,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带动更多的下岗职工及农村妇女参与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中,使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 二、夫妻敬业爱岗,家庭和睦胡升平系铜陵县二中骨干教师,连年任教高三年级、任班主任期间所带班级高考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多次荣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工作中也不甘落后,敬业爱岗,深得大家的好评。 一家人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 、 “捐款赈灾”等。 对学生视如自己的孩子,有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主动资助,还把它到自己家里住,直到毕业。 他所教的学生,没有一个说胡老师是一个好老师。 胡升平身处在教学第一线,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成才、成人。 无论家里多忙、多累,始终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积极钻研业务,探索教学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辛勤的耕耘就有满意的收获。 多年来,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由于妻子常年忙于事业,经常跑东跑西,因此家里就很少照顾了,但为了支持妻子的工作,不让妻子分心,家务等他几乎全部负责,几年如一日,毫无怨言。 她们相互体谅,从不把工作中的烦恼带回家。 在处理家庭的重大事项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 她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经费,从不铺张浪费。 斗转星移 8 个寒暑,二人携手相伴,从没红过一次脸,从没斗过一次嘴。 左右邻舍和亲朋好友没有不羡慕她们这对夫妻的。 三、孝敬长辈关爱子女在家庭关系中她们夫妻双方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丈夫家中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公公长期与他们同住,八年来,她们婆媳、兄弟、妯娌之间更是相处融洽,经常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带上一些水果、营养品之类的东西同婆婆一起到兄弟姐妹家串门聊天,让老人开心;老人头痛脑热病痛时,带他们去医院看病、拿药。 刘荣美不仅孝顺老人,对孩子更是关爱。 儿子因为年幼体弱,经常感冒发烧,她带着孩子四处求医,日夜守护在孩子身边,是她的爱心感动了天地、小孩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为了给儿子治病,花了很多医药费,加上自己又需要资金周转,为了不让双方父母操心,她东借西凑,咬紧牙关挺了过来,从不在父母亲友面前叫苦。 在经济如此拮据的情况下,前年年底,瞒着丈夫给公公买了件品牌羽绒服御寒,因为天一冷老人的风湿就会复发。 公公去世时,她独自承担费用,因为丈夫大哥在农村生活贫困,还有一个儿子在读书,所以没让大哥出一分钱。 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妇二人意见一致,虽然儿子体质差,但她对儿子的疼爱埋藏在心里,从不溺爱。 她教育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人要诚实、有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和小朋友文明相处,现在老师、同学都说“钰伟”小朋友是一个坚强、懂事、听话的乖宝宝、好学生。 四、邻里相帮,发扬风尚与邻居相处十分融洽,几年来,从没有与任何一家邻居吵过架,其家人待人真诚4她常说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 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 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 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 “家和万事兴” ,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她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缘份。 五好文明家庭先进事迹谯城区古城镇卞淑侠家庭卞淑侠,女,1971 年 10 月生,家住谯城区古城镇祖寨村,初中文化,为人和善,乐于助人,现任谯城区古城镇祖寨村妇女主任、计划生育专干。 自从结婚以来,夫妻相互恩爱,孝敬老人,夫妻和睦,生活美满幸福,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呵护着浓浓的亲情,勤劳致富,遵纪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被村民代表推选为“五好文明家庭” ,是古城镇无数个家庭学习的楷模。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卞淑侠作为祖寨村计生专干,在日常工作中爱岗敬业,迎难而上,以理服人,无私奉献。 对于村民不愿实行计划生育的,她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地做说服教育工作,遇到态度蛮横、无理取闹的“钉子户” ,也不会被歪风邪气所吓住,而是迎难而上,以理服人,就这样,一个个“钉子户”被拔掉,祖寨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一直在全镇处于先进行列。 二、身体力行,弘扬家庭美德卞淑侠夫妇倡导男女平等,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 卞淑侠家庭五世同堂,上有 90 多岁高龄的太爷,她对老人是经常嘘寒问暖,使其身心健康,乐观开朗,健康长寿。 下有两个年幼的子女,两个孩子在母亲的影响下,也养成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良好习惯。 卞淑侠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让他们努力学习,并经常进行辅导,她常说:“教育子女,先成人,再成才,最后再成功”。 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狭隘的,可卞淑侠一家人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 卞淑侠一家一直乐于助人,关心邻里,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夫妻俩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别人帮助。 俩人谦和热心,乡亲们总是找他们商量事情,请他们拿主意,在古城只要提到这一家,人们总爱伸出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 卞淑侠一家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很普通的一个家庭,但却又很不一般,因为他们这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那么文明守法,那么团结和敬业,这个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榜样。 三、遵纪守法树婚育新风卞淑侠身为共产党员,工作敬业,经营守法。 每天除了工作以外,还干起了小商品的经营,该家庭能够做到遵纪守法,从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文明经商,文明待客,以礼待人,各种上交税费不折不扣,从不拖欠。 计划生育方面:积极响应号召,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办事,婚后生育一个女孩,双方父母受传统观念影响,都希望能再生育一个男孩,来传宗接代,但该夫妇女孩三周岁后提前办理二胎准生证。 在怀孕二胎后,就商量,不管是男是女,都不做性别鉴定,顺其自然,他们都是我们的亲骨肉,女儿也是传后人。 小孩出生后,主动落实了绝育手术。 四、尽了不该尽的义务前年 10 月,卞淑侠在广州的姑姑去世了,姑父很快找了一个新对象,抛下了 96 岁高龄的养父无人问津,卞淑侠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看到老人很可怜,于是她就与家人商量,把老人接回了自己家里赡养。 每天端吃端喝,洗衣喂药,天热时每天还要为老人擦洗身子,有时忙里抽闲还要为老人读一段报纸,让其解除烦闷情绪,她的举动受到了邻里的一致好评,也为广大妇女同志树立了一面旗帜。 为邻里、村里、镇里带了一个好头,为讲文明、树新风、奔小康走向共同富裕做出了榜样。 邢燕明同志五好家庭事迹材料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居民委员会推荐资料5夫,邢燕明,党员,大学本科文化;现任内蒙古大学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妻,戈爱平,群众,现任内蒙古医院外科护士长。 女,邢戈贝利,团员,现就读于内蒙古医学院医疗系二年级。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又有着不平凡的业绩。 多年来,这个家以爱为核心,以事业为追求,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和谐之家的颂歌。 邢燕明同志,是内蒙古大学党委经过自治区人事厅,从江苏省于 2001 年以人才引进,走上内蒙古大学医院院长工作岗位的。 长期以来,他担任过二、三级医院的科主任和院长职务,并在医疗保健工作做出了突出了突出成绩。 1994 年中国产儿缺陷监测及高危高发出生缺陷的探讨合作项目,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5、2000 年产科两项临床研究成果,获锡盟盟委、行暑“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 年被自治区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 年被锡盟委、行暑评为锡盟科学技术拔尖人才 ;1998 年入选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和中国当代医疗名人 ;2000 年江阴市妇保工作先进工作者;2000 年被江阴市委、政府评为江阴市引进专家奖 ;2003 年分别被内蒙古大学委员会、高校工委,党组、自治区政府、委员会批评为:抗击非典工作优秀共产党员 、 优秀共产党员 、 自治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20012007 年担任自治区高校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2005 年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健医学分会常委理事;2007 年被自治区高校工委、党组评为:学校卫生先进工作者。 期间担社会职务 23 种,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 2001 年来到内蒙古大学医院,经过六年的艰苦工作,把一个卫生所,按照内蒙古大学医院五年工作规划 ,建设成为一所相当于“二级综合性医院规模,是全国高校医院常务理事单位,是呼和浩特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使各项工作一跃走在全区、全国同行前列。 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计功名,无私奉献,赢得了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赞誉和信赖。 因此成为国家、自治区高校卫生工作的领头羊。 妻子戈爱平的工作专业是外科和手术室护士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勇于牺牲自我,完全支持丈夫的工作和事业,已经走过了 30 个春夏秋冬。 她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给支持医院工作这个大家庭,还有自己的小家庭。 为了支持丈夫做好医院工作,她经常以一位普通职工的身份出现在医护患者人群中,进行宣传医院的主体工作和交流医院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起到了沟通医院领导和职工间统一思想问题,在和谐医院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她没有一点院长夫人的架子,医院绝大多数职工都是她的好朋友,遇有不正确反对意见也能礼让过去。 为了方便丈夫工作,本应该在大医院晋升的副主任护师已经放弃了。 因此,没有戈爱萍支持邢燕明的工作,家庭之和谐、事业之业绩、医院之发展是不会成功的。 夫妻从成家那天起,他们就怀着感恩之心,对双方老人极尽孝道。 三十年来,由于工作的变故,他们一家曾从锡林浩特市远去江苏,又辗转呼和浩特。 生活的轨迹虽然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对双方老人的关怀却时刻放在心上。 虽然双方老人都远在远隔千里的锡林浩特市,他们每到春节都能在安排好工作的同时,要尽可能陪伴在老人身边。 尤其是戈爱平的母亲年已八十,且常年有病,又对唯一的女儿格外依赖和想念,身体稍有不适,就会打来电话呼唤陪伴,戈爱萍除了尽心尽责便别外无怨言了。 而邢燕明的父母也年事已高,均患有多种疾病,父母为了他的工作安心,三十年来从向他要过一文钱,离休干部传统念念不忘教子为民,决不给子女添麻烦。 今年三月,邢燕明父亲患了“眼睑鳞状细胞癌” ,邢燕明在没有耽误一天工作的同时,为自己的父亲安排做了切除手术,精心地照料,爱心的呵护,父亲的病情很快痊愈,直到目前父亲的健康状况平稳安详。 为此,三十年来,他们正确认识处理了家庭、工作、事业、扶老携幼的责任和矛盾,一家三口聚少散多,记忆中没有在一起度过一个团圆的春节,他们认为值了。 他们在工作、事业、家庭和谐的征途中来去匆匆。 这一切皆因为他们从小在父母身边,受到是以情诚诚实实做人、用心认认真真做事的言传身教,不但让他们从最基本的人情体察人生,还让他们充分理解了人伦的根本原则。 女儿邢戈贝莉,从小在家庭的良好教育和熏陶下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引路,必然有优秀的子女出笼。 贝莉小学一年级至高三毕业,一直是“三好学生”:曾获得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习积极分子” ;内师大附中高一、二、三年纪“优秀团员”和呼市市级“三好学生”称号;现在在内蒙古医学院医疗专6业就读大三,已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在校大学生。 他们爱自己的父母,但更割舍不断对工作的痴心,是家庭的和睦,激发了一家三口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为此倾注了全部热情。 邢燕明热爱工作,并能全身心投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家,为他创造了条件。 他现在忙于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忙于慢性病集中干预管理,忙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的管理,工作的繁忙,使得他无暇顾及家,家里外边的琐碎之事,都由他的贤内助来做。 但她始终无怨无悔。 甚至对素昧平生的人,他都怀有一颗慈爱体贴的心。 每次公益捐款、捐物,他都带头捐赠,容不得半点马虎。 他们在家的滋润下,一家人的生命和灵魂时时得到更新,懂得了真、善、美的高贵,增长了更高的生命温度与激情,也教会了更美的思想和良知。 回望这一切,他们一家人在众多居民中被羡慕,被尊重和被传颂。 无不感到他们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绩,得益于家庭和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得益他们把事业和家庭完美地结合,更得益于承传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一直是这个家庭成员的共同追求。 因而这个家,是在平凡生活中搭建的一座展示人生风采的平台,是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的典范细胞。 文明五好家庭事迹材料财政局女职工 志,1967 年 10 月出生,1988 年 7 月参加工作,一直在农税部门,从事农税会计、农税报表和内勤工作,17 年如一日,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踏实,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她负责的农税帐务从无差错,编制的农税报表连续十多年受到省财政厅嘉奖,多次被省财政厅评为农税征管工作先进个人及市财政局先进个人,在单位是领导和同志认可的好职工。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她丈夫 7 月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房地产开发 司,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及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极强事业心的人,对待工作精益求精。 恪尽职守,为了把工作做得完美,他经常加班加点把已经完成的任务推翻重来。 他双休日很少休息,而且基本上每天都在单位加班到晚上九点才回家。 今年春节放假七天,他有五天在单位加班。 为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他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刻苦攻读专业知识,并很快通过考试获得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他在中房公司工作期间,因为工作勤奋,成绩突出,曾连续十多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得过市政府记功奖励两次,以及建委系统“十佳”青年称号。 二 00 四年四月,入 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任副总工程师。 为尽快熟悉新的工作,早日进入角色,他牺牲了每一个休息日,查资料、看图纸、了解该行业设计特点,凭着娴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数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很快进入了新的角色,并且解决了很多专业技术上的难题,他的勤奋与刻苦在新的工作单位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 00 四年十月,赴山西省太原市参加为期十天的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评分工作,为了不因这外出的十天时间而影响单位工作的整体进度计划,他毅然决定突击加班赶时,把任务在出差前完成。 在赴太原前,他连续二十多天没有回家,吃住在单位,除白天正常上班外,晚上还加班到凌晨一点以后,甚至有时工作到天亮。 他的敬业精神获到单位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 来新单位不足一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使其当年便又获得了 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先进个人”的称号。 心全意为工作,工作出色,但没有时间照顾家庭,繁重的家务、子女教育和照顾老人的工作都落在 个人肩上,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工作,在家里做妻子、做母亲,相夫教女、孝敬老人同样做得非常出色。 弃个人的业余爱好和休息时间,承担起全部的家务。 家务活是一个极其繁杂、出力不出活的工作,她为让丈夫安心工作,生活中基本是两点一线,上班时间忙完单位工作就急忙往家赶,回到家里做家务。 为料理好家务,长期以来,她养成了中午不休息的习惯,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丈夫和女儿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受到邻里的赞扬。 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 他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工资收入,从不铺张浪费。 添置家居7用品,洗刷买烧、培养子女上学以及其它生活琐事,自承担,从不让丈夫操心。 并在工作上全力支持丈夫发展进修、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取得较显著的成绩。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子女成才为了培养子女成才,他们重视对子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由于丈夫工作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子女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有 个人承担。 子女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 她愉快地承担起子女上学接送、管理的全部事务。 她不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 时时关心子女沿着正道走,勉励子女勤奋刻苦学习、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 团结、礼貌待人,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关心子女的成长状况。 他们的子女学习成绩好,爱好广泛,身心健康。 三、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献爱心生活日常开支,合理安排,克勤克俭,该花的一定花,不该花的,从不浪费。 在双方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尽心尽力给予帮助。 他们上有体弱多病的老人,在他们健在的时候,能经常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回去看望他们,或带上一些水果、营养品之类的东西孝敬父母;老人头痛脑热时,带他们去医院看病、拿药,特别是双方母亲先后大病手术,长期住院,他们倾囊相助,花去了数万元医药费。 在家庭经济关系中他们双方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处理得非常好。 二 00 四年九月份,亲病重住院医治,他们为抢救母亲的生命几乎花尽了他们家庭当时的所有积蓄。 婆婆弥留离去之时,碰巧是 名参加单位献血活动后已经化验合格的当时,得此恶讯,为了不影响单位的献血计划,她没有透露风声,毅然参加了下一步的献血活动。 抽血结束后,她没有休息,忍着眩晕参加婆婆后事的操办。 如今,他们对上面还健在的父亲,经常去关心照料,并掏钱帮助解决问题。 他们教育子女关心敬重老人,常回家去看看老人,问寒问暖。 他们遵纪守法,在社会是好公民,在单位是好职工,子女在校是好学生,她们的家庭是好家庭。 杨希敏五好家庭事迹材料杨锡敏是宝清县第一中学的一名老师。 谈起她很多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这不仅是因为她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更主要的是她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她的家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夫妻爱岗敬业,事业有成,女儿热情礼貌,学习上进。 结婚十几年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女儿,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周围人的赞美。 杨锡敏的丈夫是宝清县室内装潢管理办公室的一名干部。 自从工作以来,连年获得系统内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他从基层做起,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他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在工作单位竖起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 他还培养了一些年青上进的共产党员。 由于工作的性质,他每天的工作又忙又累,总是要来往奔波于各施工队所在的楼层里,监督指导施工队的工作质量与劳动技能。 所以,当他披星戴月地返回家里时,已经是精疲力竭了。 作为在教育一线的妻子来说,总是用她那默契,理解和支持,给他换来了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上更忘我的投入。 但丈夫又何尝不理解妻子的辛劳呢。 他深知作为班主任的妻。五好家庭事迹材料大集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