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选修5订立合同有学问1内容摘要:
共利益的 ⑤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判断下列合同是否有效 ?为什么。 初二学生李明经常在网吧通宵上网,半年下来,欠了网吧老板 1000多元钱,又不敢跟爸妈要钱,于是在老板的逼迫下,与老板签了一份“卖身”合同,为老板打工一年还债。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秘密从境外买卖免税香烟并运至国内销售的合同。 甲公司依双方约定,按期将香烟运至境内,但乙公司提走货物后,以目前账上无钱为由,要求暂缓支付货款,甲公司同意。 3个月后,乙公司仍未支付货款,甲公司多次索要无果,遂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并支付违约金。 试分析: ( 1)该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为什么。 ( 2)应如何处理。 答案要点: ( 1)该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已经具备成立要件,但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确定、当然地不发生法律效力。 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故为无效合同。 ( 2)由于合同为无效合同,合同自始、绝对、确定、永久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法院应驳回甲公司的诉讼请求。 同时,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交易损害了国家利益,法院可以采取民事制裁措施,没收双方用于交易的财产。 合同履行的 意义 履行合同的 核心 —— 实现合同目的,维护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 —— 履行合同义务(在合同履行中居于 主动 地位) 诚实信用原则 全面履行原则 /正确履行原则 /适当履行原则 协作履行原则 (基本原则) 当事人应尽最大的善意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实现双方的合同权利 在订立合同时,违反该原则,合同无效; 在履行合同时,违反该原则,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积极配合,履行通知、协助、保密义务。 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甲方 )与某机电公司 (以下称乙方 ) 是长期矿山机电产品供需协作单位。 某年 8月,甲乙双方签订了一份机电购销合同,约定由乙方向甲方供应 20千瓦电机 10台。 合同未注明电机是直流电机还是交流电机,但根据价格和双方以往的交易,甲方购买的电机应是直流电机。 甲方强调因技术改造急需,该批电机必须在 20天内交付,为此双方约定逾期交货由乙方支付违约金 6 万元。 合同签订后,乙方即四处寻找货源,至第 19天时尚无着落。 乙方经理王某为逃避支付违约金,便准备了 20千瓦交流电机。 在甲方开车提货时,乙方将 10台 20千瓦交流电机装车让甲方运走。 因双方系长期合作单位,装车后甲方也未细看。 在卸车开箱时,甲方发现乙方所供电机不是自己所需的直流电机,于是指责乙方以假充真,要求支付 6 万元违约金并交付 10台直流电机。 双方为此争执一月之久。 此时乙方已购进 20千瓦直流电机,遂给。新人教版政治选修5订立合同有学问1
相关推荐
含义: 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 设立、变更、 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的 协议。 种类繁多 P37— 38 合同形式: 二、重视合同的原因 合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签订合同可以避免或有效解决纠纷,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P36, P39 口头合同 ( 2)适用:
济补偿。 二怕不能再靠“炒人”来管人。 三怕辞退员工不再“干净利落”。 针对个别企业采取转签合同、改变用工方式或分解用工期限等 “ 小动作 ” 规避 《 劳动合同法 》 ,广州市劳动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昨日透露,目前被部分企业认定的新法 “ 漏洞 ” 在正式实施前都会被封死,相关条文的补充解释将与新法一同实施。 他提醒劳动者,如果不是出于本意,即使在辞职书上签了字,劳动部门也认定该辞职书无效。
夫一妻制的结合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 4. 禁止男女双方在两种情况下结婚: 一是 ,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这是基于优生学顾虑和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所做的规定; 二是 ,如果一方或双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也不能结婚。 比如 :遗传性或传染性的疾病,重度精神病,性病等 ( 2)结婚登记不可缺少的程序和条件 例: 1998年,艾山江与古丽举办了婚礼,开始同居生活。
和家庭关系的和睦 ,老师引入 :一个和睦的家是需要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 ,包括夫妻间的关系 ,接着就点题 . (二 )新授 : 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读教材整体 ,感知教材 ,教师随即检测自学效果 共同探究知识 1.夫妻关系的核心及类型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7 : (1)师生共同 探究分析 教材案例 (一 )引出夫妻间的人身关系学习 : 含义 主要体现 (2) 学生齐读
认;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 特有的名称 、 包装 、 装潢 , 或者使用与知名商 品近似的名称 、 包装 、 装潢 , 造成和他人的知 名商品相混淆 , 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 品;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 引人 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 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 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 2)发布虚假广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