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选修5专题六法律救济内容摘要:

讼三种。 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是诉讼法。 根据诉讼种类的不同,我国的诉讼法包括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2. 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当人们身陷纠纷时,有时两眼一抹黑,痛感自己缺乏法律知识;有时无暇参加诉讼活动;有时在搜集证据和材料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而碰壁。 这时,当事人可以委托其他人帮助自己进行诉讼,这就是诉讼代理。 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这个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 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 •(2)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如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遇到一个可能会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人,当事人有权要求他退出,这就是我国三大诉讼法中规定的回避制度。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3)公民有上诉的权利。 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即告终结,上诉权就是由两审终审原则而来。 当事人和其他相关诉讼主体如果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可以在规定期限内要求上级法院对尚未生效的一审判决或裁定的事项进行重新审理。 但最高对此不能提起上诉。 • 诉讼的基本程序 •1. 诉讼案的管辖问题 •我国的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此外还设有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 法院系统内部有明确的管辖分工。 依法确定各级或同级法院之间受理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的活动称为管辖。 管辖有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之分。 •级别管辖主要是在法院的上下级之间确定管辖权,地域管辖则确定某个一审案件应该由哪个地区的法院来管辖。 刑事诉讼另有立案管辖,它主要解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权限或职责划分,确定哪些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或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哪些案件不需侦查而由人民法院直接立案审理。 •2. 起诉 •起诉俗称“告状”,是迈向诉讼程序的第一步。 起诉并不必然导致诉讼的成立。 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法院接到起诉状后,还要从四个方面审查起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这四个方面是:案件是否属于法院的管辖范围;原告是不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没有明确的被告;是否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如果符合条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