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节能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屋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epc方案--振发-r(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定可以并联的支路数为 N,则: 20 块 240W 多晶硅组件串联功率为 240W20= 4800W。 考虑并网逆变器的最大直流输入允许 8%过载,本项目直流输入过载按 105%设计,因此最大并联支路数 N=525kW / ≈ 110。 则本工程每台 500kW 并网逆变器采用每串 20 块 240W多晶硅组件,需 110 串。 ( 2) 630kW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直流输入功率为 630kW,晶体硅组件峰值功率为240W。 假定可以并联的支路数为 N,则: 20 块 240W 多晶硅组件串联功率为 240W20= 4800W。 考虑并网逆变器的最大直流输入允许 10%过载,本项目直流输入过载按 105%设计,因此最大并联支路数 N= / ≈ 138。 则本工程每台 630kW 并网逆变器采用每串 20 块 240W多晶硅组件,需 138 串。 最佳倾角设计 本项目倾角设计分两种情况:彩钢瓦屋面由于屋顶面积、荷载及装机容量考虑进行平铺方式进行组件布置,冷库屋面为混凝土屋面,考虑按一定倾角进行布置。 利用 RETScreen 计算软件,根据南京地区太阳能资源分析,考虑冷库屋面方向与正南方向有 14176。 左右的偏差,计算出最佳倾角为 24176。 ,见图 28 和表 25。 图 28 RETScreen 计算最佳倾角界面 表 25 不同角度辐射量 角度( 176。 ) 15 22 23 24 25 26 辐射量( kWh/㎡ /d) 考虑装机容量及抗风能力,本项目组件的安装倾角初定 15176。 ,与最佳倾角 24176。 相比,日平均辐射量约减少 ㎡。 光伏阵列间距 在北半球,对应最大日照辐射接收量的平面为朝向正南,与水平面夹角度数与当地纬度相当的倾斜平面,固定安装的光伏组件要据此角度倾斜安装。 阵列倾角确定后,要注意南北向前后阵列间要留出合理的间距,以免前后出现阴影遮挡,前后间距为:冬至日(一年当中物体在太阳下阴影长度最长的一天)上午 9: 00 到下午 3: 00,组件之间南北方向无阴影遮挡。 固定方阵安装好后倾角不再调整。 计算当光伏组件方阵前后安装时的最小间距 D,如下图所示: 图 29 光伏阵列间距 一般确定原则:冬至当天早 9: 00 至下午 3: 00 光伏组件方阵不应 被遮挡。 计算公式如下: 太阳高度角的公式: sin = sin sin+cos cos cos 太阳方位角的公式: sinβ = cos sin/cos 式中: 为当地纬度为 176。 ;  为太阳赤纬,冬至日的太阳赤纬为 176。 ;  为时角,上午 9:00 的时角为 45176。 D = cosβL, L = H/tan,  = arcsin (sin sin+cos cos cos) 即: c o sta n [ a r c sin ( sin sin c o s c o s c o s ) ]HD      经计算,组件倾斜后组件上缘与下缘之间相对高度与前后排安装距离,如下列图表所示: 因此,当固定式太阳电池组件阵列间距 D 为 910mm 时可以保证两排阵列在上午 9 点到下午 3 点之间前排不对后排造成遮挡。 年发电量估算 系统效率 影响发电量的关键因素是系统效率,系统效率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灰尘、雨水遮挡引起的效率降低、温度引起的效率降低、组件串联不匹配产生的效率降低、逆变器的功率损耗、直流交流部分线缆功率损耗、变压器功率损耗、跟踪系统的精度等等。 1)灰尘、雨水遮挡引起的效率降低 项目当地处在滩涂地区,灰尘较少,降水较多,同时考虑有管理人员可经常性人工清理方阵组件的情况下,采用数值: 94%。 2)温度引起的效率降低 910mm 15176。 825mm 15176。 光伏组件会因温度变化而输出电压降低、电流增大,组件实际效率降低,发电量减少,因此 ,温度引起的效率降低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考虑本系统在设计时已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化,并根据该变化选择组件串联数,保证了组件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工作在最大跟踪功率点范围内,考虑 %/K 的 MPP 功率变化、考虑各月辐照量计算加权平均值,可以计算得到加权平均值为 97%。 3)组件串联不匹配产生的效率降低 组件串联因为电流不一致产生的效率降低,选择该效率为 97%。 4)直流部分线缆功率损耗 根据项目的直流部分的线缆连接,计算得直流部分的线缆损耗98%。 5)逆变器的功率损耗 本项目采用高效并网逆变器 ,功率损耗可取 97%。 6)交流线缆的功率损耗 根据项目的交流部分的线缆连接,计算得交流部分的线缆损耗效率 98%。 7)变压器功率损耗 使用高效率的变压器,变压器效率为 98%。 8)总体系统效率 测算系统各项效率:组件灰尘损失、组件温度效率损失、组件不匹配损失、线路压降损失、逆变器效率、升压变压器效率、交流线路损失等,考虑气候变化等不可遇见自然现象,取 的修正系数,则系统综合效率: η =94% 97% 97% 98% 97% 98% 98% ≈80% 因此,光伏电站整体效率为 80%。 系统可用率 光伏发电系统可用率 y 是一个体现故障和检修时间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见如下公式: 𝑦 = 8760−(故障停用小时数 +检修小时数 )8760 100% 其中:平均每月检修 1 天 =24 小时,一年共 288 小时; 平均年故障停用 7 天 =168 小时; 计算得系统可用率 y=%。 年发电量  南京地区水平面年辐射量为: kWh/m2;  15 度倾斜面 14176。 方位角平面上年辐射量为: kWh/m2;  本工程系统构成:采用 15176。 固定倾角安装的 ,平铺安装的 ;  太阳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逐年衰减,整个光伏发电系统 25年寿命期内平均年有效利用小时数也随之逐年降低。  具体发电量估算时组件按 1 年衰减不超过 1%, 10 年内衰减不超过 10%,则年发电量估算公式如下: 第 N 年发电量=初始年发电量 ( 1N组件衰减率) 因此,该项目项目年发电量估算如下。 25 年总发电利用小时数: 24494h,总发电量: 15150 万度。 项目 25 年年平均利用小时数: 980 h,年均发电量: 606 万度 ,详细年度发电量见表 26。 表 26 各年平均发电量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 年 第 4 年 第 5 年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第 6 年 第 7 年 第 8 年 第 9 年 第 10 年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第 11 年 第 12 年 第 13 年 第 14 年 第 15 年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第 16 年 第 17 年 第 18 年 第 19 年 第 20 年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第 21 年 第 22 年 第 23 年 第 24 年 第 25 年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发电利用小时数( h) 发电量(万度) 备注:上表的发电量预计是以高压出线计量表计值进行核算 光伏电气设计 设计遵循的标准与规范 GB19939‐ 20xx‐ T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T 20xx6 《光伏( 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 GB/Z 19964‐ 20xx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7261‐ 87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2887‐ 89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 GB50171‐ 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65‐ 1994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4858‐ 84 《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 GB50062‐ 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4208‐ 1993 《外壳防护等级 (IP 标志 )》 GB/T15532‐ 1995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GB/‐ 1997 《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针焰试验》 GB50260‐ 96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3906 《 3‐ 3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11022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1985 《隔离开关(隔离插头)和接地开关标准》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763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GB2706 《交流高压电器动热稳定试验方法》 GB3309 《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GB1984 《交流高压断路器》 SD318 《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技术条件》 SD201 《隔离开关(隔离插头)技术条件》 ‐ 1996 电力变压器 第 1 部分 总则 ‐ 1996 电力变压器 第 2 部分 温升 ‐ 20xx 电力变压器 第 3 部分 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 20xx 电力变压器 第 5 部分 承受短路的能力 ‐ 1997 电工术语 变压器 互感器 调压器 电抗器 GB2536‐ 1990 变压器油国家标准(新来油) ‐ 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 20xx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雷电冲击波和操作冲击波试验导则 GB/‐ 20xx 电力变压器 第 10 部分 声级测定 GB/T7354‐ 20xx 局部放电测量 GB50150‐ 20xx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T16434‐ 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GB5582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GB10230‐ 20xx 有载分接开关 GB/T6451‐ 20xx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17468‐ 1998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 GB/T15164‐ 199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GB/‐ 1999 高压支柱瓷绝缘子 尺寸与特性 GB/T4109‐ 1999 高压套管技术条件 JB2420 户外、防腐电工产品油漆 GB502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GB1208‐ 20xx 电流互感器 GB16847‐ 1997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技术要求 GB/T7252‐ 20xx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GB/T7595‐ 20xx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 J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