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病防治的特点内容摘要:
2、施跟不上,生产中往往出现计划不周,桑蚕比例失衡,或养蚕设备不足,蚕儿过密;大小蚕同室饲养,大小蚕具混用;或桑叶贮于蚕室中;或蚕期过密,养蚕批次间没有充分时间清洗消毒。 (三)叶质不良,导致蚕儿体质虚弱或中毒,降低抗病力1、桑园管理不良,或偏施氮肥,使叶质低下。 2、肥丰水足桑园,或夏季桑树徒长,叶质不够成熟,含水分过高,糖份和蛋白质偏少,蚕儿长时间食下后,体质虚弱而发病。 3、桑树受大气污染,蚕儿食下后造成慢性中毒,重则中毒死亡,轻者发育不良,抗病力低下。 (四)养蚕药品质量不良或使用不当(五)恶劣的气候条件往往成为一些主要蚕病的重要诱因蚕能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2015以下和 30以上都是过激温度,容易诱发蚕病。 4期的适温为 22相对湿度为 70生产实践中夏秋气温往往高达 33影响蚕的生理机能和抗病力的下降。 大蚕食桑多,体内水分积累多,体表面积相对比小蚕少,散热困难,因此,大蚕期遇高温,更容易诱发各种蚕病,如质型多角体病、浓核病、病毒性软化病等。 而高温高湿的环境更利于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导致环境病原密度增大,增加蚕儿感染的机会。 专利查询。蚕病防治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