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66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0内容摘要:
末速度 m/s 30 30 30 时间 s 5 10 20 加速度 m/s2 作用力 N 填写下表 : 一个质量 m=5kg的物体。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初速度 v0=10m/s运动,现加一水平力 F,使vt=30m/s。 求在下表中不同的作用时间下 ,外力 F必须分别为多少。 动量的变化量 猜想: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 ……。 变化情境,验证猜想: 变化 将上述情境中的光滑平面变化为粗糙平面,给出动摩擦因素,那么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外力 F吗。 结论应如何给出呢。 (题略) 变化 将上述情境中末动量更改,时间对应更改,使最后求得的外力相等。 (为后面做铺垫) 理论推导: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刻 t的速度为 v,时刻 t’的速度为 v’,则 a= (v’v)/(t’t), 故 F=ma=m (v’v)/(t’t)=△ p/ △ t 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力(合力) .且力与动量的变化率的方向相同。 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平衡法测 F合 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由 F=△ p/ △ t易得F(t’t)= m (v’v) 令 I= F(t’t) 则有 I=P’– P 介绍冲量的矢量性,单位,合外力冲量的求法,动量定理的意义等 冲量、动量定理: Li11讲授法 并不是落后方法的代名词, 一堂成功的课,它不可能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肯定要穿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中利用一种方法的长处弥补另一方法的短处,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讲授法非但不能摒弃,而且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应加强,应该让讲授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富有新的内涵。 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DISlab 尝试教学法。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66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0
相关推荐
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称量 两次称量差超过 加热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X= 160 (m1m2) 18 (m2m0)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 练习与评价一 〕 (21) 下列关于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的操作中正确的 是。 A、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再称量 B、第一次加热、称量,还要再做一次加热、称量即可 C、坩埚未经干燥即进行称量 D
通过狭缝 B在屏幕 C上有一定的分布 —— 类似于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 P2 —— 子弹落在中央主极大范围的概率分布 12P P P3) A和 B狭缝同时打开 —— 子弹是经典粒子 原来通过 A狭缝的子弹 —— 还是通过 A 原来通过 B狭缝的子弹 —— 还是通过 B 屏幕 C上子弹的概率分布 不因两个狭缝同时打开 每颗子弹会有新的选择。 —— 电子双缝衍射 —— 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 ,
m= 14kg, x< 0一侧的每个沙袋的质量 m39。 = 20kg,一质量为 M= 48kg的小车以某初速度从原点出发向正 x方向滑行,不计轨道阻力,当车每经过一人身旁时,此人就把沙袋以水平速度 v朝与车相反的方向沿车面扔到车上, u的大小等于扔此沙袋之前的瞬间车速大小的 2n倍 (n是此人的序号数 ) (1)空车出发后,车上堆积了几个沙袋时,车就反向滑行。 (2)车上最终有大小沙袋共多少个
第二阶段 ,对重锤及木楔有 Mv+0=( M+m) v .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2)(210)( vmMFLhLmM ( 4) 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 ,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 【例 4】展示投影片,其内容如下: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 A、 B两个小球向右沿同一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
拳击 三、碰撞的形式 • 正碰:碰撞时速度沿着连心线方向。 斜碰:碰撞前的相对速度方向不在两球的连心线上 四、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 碰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相遇的极短时间内产生非常大的相互作用。 其特点是:相互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变化快和作用力的峰值大。 因此其他外力可以忽略不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