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64碰撞1内容摘要:

 第二阶段 ,对重锤及木楔有 Mv+0=( M+m) v .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2)(210)( vmMFLhLmM  ( 4) 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 ,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 【例 4】展示投影片,其内容如下: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 A、 B两个小球向右沿同一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两球的动量分别是 pA=5kgm/s, pB=7kgm/s,如图所示.若能发生正碰,则碰后两球的动量增量△ pA、△pB可能是 ( ) A.△ pA=3kgm/s;△ pB =3kgm/s B.△ pA=3kgm/s;△ pB =3kgm/s C.△ pA=10kgm/s;△ pB =10kgm/s D.△ pA=3kgm/s;△ pB =3kgm/s 组织学生认真审题. ( 1) 提问:解决此类 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为: ①系统动量守恒;②系统的总动能不 能增加;③系统总能量的减少量不能大于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的能量减少量;④碰撞中每个物体动量的增 量方向一定与受力方向相同;⑤如碰撞后向同方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 2) 提问:题目仅给出两球的动量,如何比较碰撞过 程中的能量变化。 帮助学生回忆 mpEk 22 的关系。 ( 3) 提问: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两球的质量关系,如何找到质量关系。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挖掘隐含的质量关系, 即 A追上 B并相碰撞, 所以, BA vv  ,即 BA mm75  , 75BAmm ( 4) 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为 A. [来源 :学 |科 |网 Z| X| X| K] 二、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 1.对心碰撞 两球碰撞时,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在同 — 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仍沿着这条直线,这种碰撞称为对心碰撞,也叫正碰。 注意:发生对心碰撞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都沿同一条直线,它们的动量也都沿这条直线,在这个方向上动量守恒。 2.非对心碰撞 两球碰撞时,碰撞之前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不在同 — 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都会偏离原来两球心的连线。 这种碰撞称为非对心碰撞,也叫斜碰。 斜碰也遵循动量守恒定律,但情况较复杂,中学阶段不作要求。 [来源 :Zx x k .Co m] 注意:发生非对心碰撞的两个小球,可以将小球速度沿球心连线和垂直球心连线两个方向分解,在这两个方向上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 三、 散射 散射:在粒产物理和核物理中,常常使一束粒子射人物体,粒子与物体中的微粒碰撞。 这些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发生直接接触,这种微观粒子的碰撞叫做散射。 由于粒子与物质微粒发生对心碰撞的概率很小,所以多数粒子在磁撞后飞向四面八方。 如何正确理解非对心碰撞与散射 ? 诠释 (1)非对心碰撞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属于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