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脱衣初探及试论用药取衣内容摘要:
2、十分神秘。 实际上它与蛇,冷血动物脱衣、脱皮一样道理,并不需要什么药水促其脱衣,如用药促其脱衣,岂非多此一举。 因此,蟾蜍脱衣完全是自然生理现象,也是蟾蜍的生长过程中必然现象,属其本能,而非象一些人们所吹虚的发明一种药,发现一个激素或几种药物去促使脱衣不可。 如果是药用可促使其脱衣,应当无限制地脱才对,再说如无药物其不会自行脱衣了。 但据说用药刺激后,一年中蟾蜍也只脱数衣次,据某院校的发明用药的最先进的方法也仅十多次。 我们已证明,蟾类自然脱衣可以人为掌握且得到其基本完整的蟾衣,而且,每隔七天可脱一次衣,美中不足是越往后其衣越薄,药用价值也越低。 即使饥饿状态下的蟾蜍可每隔七天左右脱衣一次,大大超过了用药 3、的产衣数。 实践证明要连续取衣,经两三次采衣后的蟾蜍一定要用饲料调养后再采,这样可减少死亡率,提高衣量和质量。 说到这,可以讲用药刺激打乱了蟾蜍生理现象,反而少脱衣,又损失蟾蜍,并给蟾衣含有不必要的药物后影响疗效。 据说有人把用药刺激的取蟾衣方法申请专利,国家批准不批准暂且不论,但单位取衣数不多,这是事实。 真伪由实践去检验。 但诸位觉得用药的发明者是否缺少一点什么,对蟾蜍生理现象这么肤浅的问题都不甚了解,是否申请得过急了一点。 结论可以说不外乎是有点无知和急功近利也。 试问用这种手法去赚取别人的血汗钱,用得心安理得乎。 用一些有毒无毒类药物涂到蟾蜍身上所脱之衣含有杂质,是对服用蟾衣患者负责吗。 用我们的方法去 5、利用野生资源,也可用人工饲养繁殖的活蟾蜍。 蟾蜍品种较多,一般可选用黑眶蜍,中华蟾蜍华西亚种等体形大的品种。 2用自然中性淡水,可用溪、泉、河、井水,。 加入 5%米泔水(淘大米之水)。 泔水制取浓度为 1 公斤米泡 5 公斤,泡 20 分钟后沥出之泔水。 (二)饲养设施1空房一间,最好是能保温、温度变化小的地下室。 不能过份干燥,必要时可喷水,一般室温 20以上均可,但以 2326最佳。 室内应有排水道和进水管。 2大水缸或水泥池,口径 1 米左右,深 1 米左右若干个(过大换水不便)。 3塑料大盆若干只(配上防逃透气闷盖)、捞网斗、镊子、玻璃板、胸制瓦片若干。 也可用水泥池子或水桶等代替塑料盆。 (三)工作步 6、骤1把活蟾蜍倒入大水缸或水泥池内,干养 3 天,不喂食物,让其排泄肠内污物,剔除瘦弱者。 2第 4 天把排尽污物的蟾蜍,加入配制泔水,使蟾蜍漂浮,并不让肢体着池底,促其自然运动,不喂食物。 1224 小时内不换水。 入缸前捞除病弱、瘦小及死亡蟾蜍。 促其排泄尽腹内污物,洗净体表污垢,以免污物影响今后蟾衣质量。 3第 5 天把浸泡后的蟾蜍移入室内,放入塑料脚盆或水桶内,加入自然中性淡水和适量白酒,深度 2030 厘米,上加透气盖,不让其逃走。 每平方米内可放活蟾蜍 1 公斤。 每隔 2030 小时换水一次。 容器中放的蟾蜍越多,所产之衣质量越差,也越碎。 4气温在 2325到第 5 天部分蟾蜍开始陆续自然脱衣干水 7、中,第 67 天达到高峰,一般第 8 天完毕。 因蟾蜍在水中无法自己吞吃蟾衣,在水内也吃不了食物。 整个过程中不喂食。 5在蟾蜍脱衣期间,每天分数次用捞斗将脱下的漂浮着似紫状蟾衣捞起,放入清水盆内洗掉杂质,然后将洗净的蟾衣挑起凉于瓦片上晒干即可。 这是最普通的产品,价格较低。 6如要将蟾衣加工成标本出售,可轻轻地把蟾衣在水中漂散,一手用镊手夹住,另一手用一块玻璃入水中,慢慢移托上去,再慢慢按该只蟾蜍形体拼合一整体形状,后凉干即可,也可移到白纸上拼合成标本。 亦可移到塑料膜上,半干时揭下晒干,也可用电熨烫干、烫平,质量更好。 价值也高。 7待蟾蜍脱衣后,要把其放归自然环境中,或放在饲养场围养,以备下次用于脱衣。 9、也不脱,不过此时若食物充足,今后一旦自然条件有利脱衣时所脱之特厚、质量更好。 因此,人为创造条件,也可达到此目的。 在自然条件下,每年 410 月份为最佳脱衣期。 如通过人工加温,冬季也可进行。 五、提高产衣量要点为使蟾蜍产衣量提高,首先要做好以下工作:1选择优质蟾蜍。 一般首选体重 75 克以上健壮、活泼、无病伤蟾蜍。 剔除病伤、体弱、瘦小蟾蜍。 2选用老皮蟾蜍。 用肉眼检查蟾蜍口边、脚趾、腹部皮肤均褚黑色或黑褐者为上,其次选用手感蟾蜍背部特粗糙发硬者。 上二者均达到要求,不出 5 天即可自行脱衣。 3人工促蟾皮肤老化。 可把嫩皮肤蟾围养起来,采用干、饿的办法,促其皮肤老练,每天观察一、二次,35 天后转老,即可 10、用来脱衣。 4消毒防病。 把选好或促老练蟾蜍放干净地面或容器内,用漂白粉或消毒灵喷洒消毒,15 分钟后用清水冲洗一遍,这样可清除蟾蜍体外寄生虫或防止皮肤病感染,提高出衣率。 消毒液浓度视季节,气温来选择,一般每立方水加漂白粉25 克,消特灵 1020 克。 5放养密度。 在进入正式脱衣时,要稀放,每平方米 1 公斤以下活蟾蜍。 如密度过高,所产衣互绕抓碎,正品率低。 6防好内部炎症。 在进入脱衣过程中,可在放缩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白酒,可控制肠胃炎,白眼病传染,减少死亡率从而提高出衣率。 为使蟾衣纯正,不含对人体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一般不提倡人为用化学药物治蟾病。 7连续脱衣 23 次,健壮活蟾,可连续使其自然脱衣, 11、一般平均 7 天左右脱一次,第一张平均重均 、第二张平均重约 左右,但蟾体大小出入较大,最大要达到 左右,连脱方法十分简单,长期放于下去即可,中间不必喂食物。 8强化促壮。 为了保护蟾蜍健壮生长成活,一般连脱 2 次后,要放归大自然,或围养起来,以足量鲜活饲料或晚上点黑光灯诱飞虫让其自食,调养一段时间后再脱衣。 9冬季加温脱衣,只要保持水温 15以上,冬天也可脱衣。 六、蟾衣品级规定特级:完整标本状。 一级:基本标本状,有缺口无洞眼。 二级:条状片,薄如蝉衣,在肢爪可见,长 10 3上。 三级:无序碎片,但不过分厚。 上述均要求干燥并无杂质,无霉味,色泽正常,包装合理不损蟾衣。 七、蟾衣的用途蟾蜍衣,简称蟾衣,。蟾蜍脱衣初探及试论用药取衣
相关推荐
( 2) 不稳定结构 :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或容易得到电子转化为最外电子层上为 8(有些为 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如,易失去 : Na、 Mg、 Al 易得到 : F、 O、 Cl) +12 2 8 2 失去电子 +12 2 8 Mg Mg2+ +8 2 6 +8 2 8 得到电子 O O2 达到稳定的结构 结论 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 易失电子 变为 带正电荷的 阳离子 Mg Mg2+ 失 2e
层里 ,只有 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电 子 才会 由里向外即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 高的电子层排布。 2→ 8 → 32→ 18→ 50 → 2n 2 2)最外层不超过 8个电子 (当 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个) 3)次外层不超过 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个电子 (即排满 K层才排 L层 ,排满 L层才排 M层 ). 4)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结构示意图 2 +8 6 原子核
有差异(如:熔点和沸点)。 ,各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定。 同位素丰度 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 如氯的稳定同位素中有 3517Cl和 3717Cl ,在自然界的丰度分别为 %和 %,元素表中所列的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两者按丰度计算的均值。 许多同位素有重要的用途: C12是作为确定原子量标准的原子; 两种 H原子(氘、氚)是制造氢弹的材料;
多少个。 排布规律 2: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8个, 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个。 排布规律 3: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个,倒数第三层不 超过 32个。 思考 :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排布规律 4: 稀有元素各层均达饱和,都是稳定电子层结构。 2 氦 He 2 18 氩 Ar 2 8 8 10 氖 Ne 2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液 滤液 沉淀 〔 Mg(OH)2〕 加过量的 溶液 加热、蒸发、结晶 NaCl NaOH ( HCl) Ca2+、 Mg2+、 SO42 、 K+ (注:不能蒸发干) 少量水 洗涤晶体 过滤 沉淀 (BaCO3 CaCO3) 滤液 ( Na2CO3) 原食盐溶液中的 K+跟上述沉淀 剂都不起反应,仍留在溶液中, 最后怎样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为什么 BaCl2, Na2CO3要略微过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