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必修一4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01内容摘要:
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B.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D.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 ,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才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则 (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能力训练 】 ,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的对数有( ) A.一对 B.二对 C.三对 D.四对 ,甲队胜,若不计绳子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甲队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对地面的摩擦力 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甲乙两队拉绳的力相等 ,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 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 M,环的质量为 m, 如图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 大小为 Fμ ,则此时箱对地 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 课后反思 】 m M 167。 牛顿第二定律 的应用 (一) 【学习目标】 ,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教 学 互动】 一、两类动力学问题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F=ma 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初始条件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 物体的速度、位移或运动时间。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 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某些未知力。 求解以上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思路,可用如下所示的框图来表示: 第一类 第二类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其中有四个矢量 v0、 v a、 s,一个标量 t。 在动力学公式中有三个物理量,其中有两个矢量 F、 a,一个标量 m。 运动学和动力学中公共的物理量是加速度 a。 在处理力和运动的两类基本问题时,不论由力确定运动还是由运动确定力,关键在于加速度 a, a是联结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 定律的桥梁。 【 典型例题 】 例 、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 (如图) ( 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 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 ,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 37176。 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 s所需时间为多少。 ( sin37176。 = , cos37176。 =) 物体的受力情况 物体的加速度 a 物体的运动情况 37176。 例 ,物体从斜坡上的 A点由静止 开始滑到斜坡底部 B处,又沿水平地面滑行到 C处停下,已知斜坡倾角为θ, A点高为 h,物体与斜坡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物体由斜坡底部转到水平地面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求 B、 C间的距离。 【 针对训练 】 ,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着一小车,小车上吊着小球 m,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车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当悬线处于下列状态时,分别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及悬线的拉力。 ( 1)悬线沿竖直方向。 ( 2)悬线与斜面方向垂直。 ( 3)悬线沿水平方向。 平面夹角 37176。 ,皮带以 10m/s 的速率运动,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所示,今在传送带上端 A处无初速地放上一个质量为 m=,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若传送带 A到 B的长度为 16m, g取 10m/s2,则物体从 A运动到 B的时间为多少。 【 能力训练 】 ,传送带保持 1m/s的速度运动,现将一质量为 的小物体从传送带左端放上,设物体与皮带间动摩擦因数为 ,传送带两端水平距离为 ,则物体从左端运动到θ A C B h 1 2 3 θ θ= 37176。 A BA 右端所经历的时间为 ( ) A. s5 B. s)16( C. 3s D. 5s ,一物体从竖直平面内圆环的最高点 A处由静止开始沿光滑弦轨道 AB 下滑至 B点,那么 ( ) ①只要知道弦长,就能求出运动时间 ②只要知道圆半径,就能求出运动时间 ③只要知道倾角θ,就能求出运动时间 ④只要知道弦长和倾角就能求出运动时间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③ D.②④ ,假设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 不变,其速度 –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所 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比为 ( ) A. 1:10 B. 10:1 C. 9:1 D. 8:1 ,带斜面的小车各面都光滑,车上放一均匀球,当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斜面对球的支持力为 FN1,平板对球的支持力 FN2,当小车以加速度 a匀加速运动时,球的位置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FN1由无到有, FN2变大 B. FN1由无到有, FN2变小 C. FN1由小到大, FN2不变 D. FN1由小到大, FN2变大 vt图象如图所示,车所受阻力恒定,在 BC段,汽车关闭 了发动机,汽车质量为 4t,由图可知,汽车在 BC 段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在 AB段的牵引力大小 为 N。 在 OA段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 N。 θ Aθ Bθ t/s v/(m s1) 0 11 9 1 2 v/(m/s) 10 5 0 10 20 30 40 50 t/s α β Aα Bα v1 ,还可以根据动力学的方法测量, 1966 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地球卫星及其它飞行物的质量的实验,在实验时,用双子星号宇宙飞船(其质量 m1 已在地面上测量了)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其质量 m2 未知的),接触后开动飞船尾部的推进器,使宇宙飞船和卫星共同加速如图所示,已知推 进器产生的平均推力 F,在开动推进器时间△ t的过程中, 测得宇宙飞船和地球卫星的速度改变△ v,试写出实验测定地球卫星质量 m2的表达式。 (须。江苏版必修一4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01
相关推荐
m的玻璃板以 3m/s的速度连续不断向前行进 ,在切割工序处金刚钻割刀的走刀速度为 5m/成规定的矩形 ,金刚钻割刀的轨道应如何控制 ?切割一次的时间为多长 ? 拉船问题 :一个人通过绳索拉小船 ,当拉绳的速度为 v时 ,此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β,求此时船的速度 v船 v v v⊥ v船 例 A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用细绳与圆环 B相连 ,A位于水平桌面上 ,B套在竖直细杆上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 • 叶嘉莹在她的 《 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境界 》 一文中说: • “在中国的北方 ﹐ 每当玉露凋伤金风乍起之时 ﹐ 草木的黄落变衰是一种极其急促而明显的现象。 长林落叶 ﹐ 四野风飘 ﹐ 转眼间便显示出天地的高迥。 新寒似水 ﹐ 不仅侵入肌骨 ﹐ 更
料的历史,是一个品种和类型不断扩大的过程, 20世纪 50年代来尤为迅速。 如稀土、铀等矿石在 40年代都是没用的, 50年代成为重要的矿种。 现在稀土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核能工业以及轻工业、农业等方面,铀则成为现代军事、能源工业的重要资源。 材料二: 过去人类一直是着力开发利用出露地表的和地壳表层的矿产资源,钻探深度不过几千米。 50年代以来钻探技术的不断进步
据采集与处理 实验结论: m一定时, a∝ F F一定时, a∝ 1/m 实验设计二: 设计对比实验 设计方案 保持小车 质量不变 不变 保持力 光电门 数字计时器 拓展探究 光电门 1 光电门 2 挡光板 △ x X/t 参考方案三 :利用气垫导轨来探究 22220 21( ) ( )22xxvv ttaxx ttxtxtvva 120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实验为依据
. 数据采集: 3. 数据处理: 思考: 用图象法研究 a— M的关系时,图线是一条曲线,不易判定图象的性质,如何利用图象法直观的得出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 4. 结论: 力的大小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1 2 3 4 5 M /kg a/ms2 表二:拉力不变 m= 30g a/ms2 M/ kg O M1/kg1 5 4 2 M1/ 1 2 3 4 5 小 结: 实验的研究方法 ——
学家曲折的探究过程 亚里士多德: 必须有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即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 的原因。 (错误结论) 伽利略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 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 可靠的事实 和 合理的推论 结合起来,突出只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 笛卡儿 :除非物体受到外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