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宿舍楼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环境幽雅的宿舍楼。 二、总体规划方 案 学生宿舍楼总建筑规模 新建学生宿舍楼一栋, 砖 混结构,呈长方形,东西长 53 米,南北宽 17 米, 占 地面积为 900 平方米,总建筑规模为 3000 平方米。 学 生 宿舍楼布局 8 学 生 宿舍楼为 四 层双面楼, 均为单间。 公用 工 程 ( 1) 供热: SS 县第二中学校区冬季取暖采用集中供热方式,该楼建成投入营运后, 由 原有的供热设施直接供热。 只需新建供热管路80 米,就能满足冬季取暖的需求。 ( 2) 供水:该校供水由学校现有机井供水,供水有保障,学 生宿舍楼的供水只需新建供水管路 80 米,与该院内的供水管网相联,就能满足该楼的供水需求。 ( 3)排水:该校院内的排水管网与高家营镇排水管网相联,学 生宿 舍楼的排水只需新建化粪池 1 个,排水管路 150 米,与院内的排水管网相联,就能满足该楼的排水需求。 ( 4)供电: SS 县第二中学 由 SS 县供电分公司供电,县供电分公司供电线路通过该校向各设施供电,现有供电设施就能满足新建后 用电 的需求,不需增加供电设备,只需供电线路 50 米,就能保证该楼的用电需求。 ( 5) 道路硬化 该楼周围需新建道路,占地面积 350 平方米,为水泥路面。 其余空地进 行美化绿化。 三、建筑方案简介 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 SS 县第二中学所在地位于 SS 县高家营镇,周围多为农 田 以及乡村民舍,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建筑形式不宜过于现代和豪华,多以平屋顶建筑为主,突出学生宿舍楼的正面主入口,建筑色彩宜采用暖色调,白线条为 主 ,与周围绿色的农 田 形成鲜明对比。 建筑结构特征 SS 县第二中学地处地震多发区,结构设计按 7 度设防,建筑物的 平面 形状尽量方整,以有利于抗震。 学生宿舍楼采用砖混结构,楼板采取整体浇铸,有利于抗震。 建筑材料的选用应本着经 济节约,就 9 地取材的原则,逐步淘汰实心粘土砖,墙体采用空心粘土砖或小型砌块,以充分利 用 当 地的自然资源。 第五章 原材料、燃料供应 该项 目 新建学生宿舍楼时,需要的原材料有:钢材、木材、水泥、PVC 管 、钢塑或铝合金门窗等。 上 述建筑材料,在 SS 县及周边地区都有供应地点,供应有保障。 项目区内已有供电电源、供水管路,只需联接就可满足施 工 需要,施 工 用电、用水均有保障。 第六章 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环境保护 ( 一 )、学生宿舍楼地址环境现状 该学生宿舍楼选址在 SS 县第二中学校区院内,北靠 操场 、西 邻家属区 ,东至学校院墙,南到 宿舍 楼。 总占地面积 900 平 方 米,院址内无自然保护区,无文物景观。 供水由该校现有机井供给,供热 由SS 县第 二中 学院内原有的锅炉房集中供热,所以十分有利于环境保护。 ( 二 )、项目建设与正常教学期对环境的影响 该项 目污染源 主要来自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的污染和学生宿舍楼正常运行期间职 工 及学生所产生的污染,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主要 是 施 工 机 械的噪声、扬尘和建筑垃圾; 正常运行期间所产生的污染主要 是 废水, 主 要来源于师生生活用水、清洁卫生用水;生活垃圾主要 来源于师 生 所 产生 的 生活 垃圾。 (三)、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 施 工 当中的机械要严格控制施工时间,使噪声达到最小的程度;施 工当中产 生的扬尘,采用隔离墙和用水喷淋的办法,从而降低扬尘量;施 工当中 的固体垃圾, 由 施工单位定期处理。 新建学生宿舍楼需建化粪池 1 个和排污管路 150 米,投资 万元。 全 部废水经化粪池生物分解后再排入镇排水管网。 10 该校目前使用的供热锅炉和饮水锅炉等设备均为环保达标锅炉, 并带 消烟、除尘设备,在运行中,其噪音和烟尘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要求。 4 、生活 垃圾 由 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四)、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 目 建设标准较高,对环境基本无污染,采取集中供水、供热,废水经处理后排入镇排水管网;垃圾堆放在学校配置的环卫桶内,统一处理,符合环保要求。 二、安全卫生与安全措施 (一)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该学生宿舍楼建成投入营运后,不产生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对人身体无危害。 产生的危害因素有以下几点: 学 生 拥挤或争抢造成碰伤或摔伤,主要发生在楼梯等场所。 火灾隐患, 学 生宿舍楼已配置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 该楼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场所,容易引起各种传染病的流行。 ( 二)、安全措施 为防止学生摔伤、碰伤,要制订严格的。中学生宿舍楼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