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造世界一流集装箱码头为目标的系统作业效率管理内容摘要:

度,减少了手续的办理,提高顾客满意度。 并以关注客户、服务客户为导向,成立市场研究工作小组,对外与客户建立直线联系,不断规范客户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相关流程以满足客户需求。 对内横向沟通各部门,以期提高服务的反应速度及效率,构建完善的矩阵式服务网络。 (三)通过作业匹配性研究,重点突破作业系统的短板 为了推进系统作业效率管理,近年 来沪东公司高度重视对集装箱码头作业的七大环节之间的匹配性进行研究,并且以内外部客户为导向,引导各主要作业间的资源配置,重点突破作业系统的短板。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集装箱码头作业能力供不应求的局面日益严重,以沪东公司为例,平均每天要有近 1 万 TEU 的集装箱进出,再加上空车进出港区,每天进出港区道口的集装箱卡车数量达 6000 多辆,因此道口通过能力成为港区作业首当其冲的矛盾焦点。 在传统模式下经常出现集装箱卡车排队等待进场的情况,生产高峰时期,甚至可达数千米,影响了公共交通。 同时,集装箱码头是 24 小时不间 断作业,这样在夜间,集装箱卡车由于等候进港时间过长而不断鸣笛影响附近居民休息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国外大部分集装箱码头作业的繁忙程度远远低于国内码头,因此也不存在这些问题,沪东公司必须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基于以上背景,针对集装箱卡车进出道口作业这一效率短板,沪东公司自成立之初便投入资源,建设了我国第一个无人化智能道口系统。 该系统采用了当今世界领先的电脑智能箱号识别系统并结合日趋成熟的 EDI2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通过智能道口实现对进场集装箱箱号的自动识别、信息的自动校对、车辆进场手续的办理、箱体残损状 态的远距离检查。 同时,通过该系统的数据同堆场系统相连,外来集装箱卡车的作业信息会自动发送到堆场内相应的场吊电脑终端,场吊可马上到达作业点,减少外来集装箱卡车的等待时间。 通过引入智能道口系统,明显提高了外来集装箱卡车的进场速度,比传统的人工道口提高了近一倍,大大降低了外来集装箱卡车进场后的作业时间,同时避免了传统人工录入信息差错率较高的问题,在人力的使用上比传统方式减少了 70%左右。 此外,还缓解了集装箱卡车排队阻塞公共交通的问题,由此也减轻了排队集装箱卡车夜间鸣号对周边市民休息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集装 箱码头与周边居民的和谐共处。 随着现代集装箱码头机械设备日益自动化智能化,从而使设备构成的系统日益庞大,专业化、集成化程度愈来愈高,这对设备设施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直接导致了各集装箱码头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师的短缺,给码头设备完好率的保持提出了巨大挑战。 同时国内码头特别是上海港码头长期处于高负荷作业的状态,留给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 以上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集装箱码头机械设备维修保养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集装箱码头营运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为解决这个难点问题,沪东公司同设备供应 商共同开发了起重机远程管理系统( RCMS),该系统可实现对作业机械状态的远距离监控,一旦机械出现故障,公司的维修工程师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访问该系统,实现对机械故障的远距离会诊、排故。 如遇上棘手的问题,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外部专家登陆该系统,借助外部的专家资源共同会诊,帮助公司现场的设备维修人员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因此通过该系统,设备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设备状况进行监控,尽早发现故障隐患,降低故障发生率,同时,该系统更可整合公司内外部专家资源,提高故障的排除效率。 (四)自主开发、适度引进,建设 集装 箱码头管理系统, 有效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取长补短,自主开发集装箱码头管理系统的通用功能 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对集装箱码头在作业效率、作业时间的准确性及必要作业信息的传递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开发先进适用的生产管理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国集装箱码头必须解决的共性问题,而各国各地区集装箱码头外部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又决定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必然存在差异,不宜完全照搬。 在对国内外现有的模式、手段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沪东公司决定自主开发适用于国内集装箱码头生产特点的码头管理系统(见图 3)。 该系统不但涵盖了国内 外现有系统的相关功能,还将码头经营过程中的其它辅助环节整合到该系统中,大大提高了码头生产经营中各个系统的契合性。 在开发过程中,公司充分利用合资公司的优势资源,请外方技术专家对系统的开发提出建议,并将其中合理的改进建议纳入本公司系统的开发方案。 通过该系统实现了码头生产经营各环节数据信息的互动共享,提高了码头整体运营效率。 同时通过作业现场信息在电脑屏幕上的实时模拟显示,为管理人员组织码头生产提供了远程直观的参考。 通过深入开发,该系统部分实现了生产流程的电脑自动化处理,如堆场计划、船舶配载等,降低了生产组织人员工 作的复杂度。 由于在该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国内码头作业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大的实际特点,因此该系统特别强化了其应用的灵活性,确保系统更好 2 EDI:是英文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互换”, 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 地适应码头外部作业环境特点。 图 3:沪东集装箱码头管理系统规划图 引入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实施实时监控 安全生产一直是码头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安全事故频发更成为困扰新码头的一个难题。 而要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码头作业质量,生产管理人员就必须对码头作业现场及配套设施做好实时作业监控,靠传统的人员现场巡视和监控势必大大增加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 题,沪东公司在整个港区范围内安装了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CCTV),该系统通过接口装置直接同码头生产管理系统( TOPS)相连,作业监控调度人员通过监视系统控制安装在码头各区域制高点上的 48 个 CCTV 摄像头,可以对生产现场进行远距离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实现箱区作业无人化,降低了现场人员伤亡的概率。 同时该系统还可对各出入通道及重点区域进行监控,并自动录像存档,配合了港口设施的保安工作。 对于每时每刻都有上百辆集装箱卡车在码头前沿和箱区穿梭的集装箱码头,确保对作业机械流动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和作业指令的 顺利下达及跟踪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沪东公司在生产管理中通过将智能箱号识别系统、无线终端系统、 CCTV 监控系统、船舶监控系统、船舶配载系统及集装箱卡车自动调度系统等子系统进行整合开发形成了码头一线生产组织的远程控制及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提高了沪东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了七大环节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的整体效率。 (五)合理调配资源,逐步提高综合资源生产率 现代集装箱码头高度机械化的作业特点决定了其固定设备的投资是十分巨大的,作为其经营主体的码头公司必须考虑企业的生存及盈利问题,因此也不可能无限制的投入机械设备。 同时,集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