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蚕病综合防治内容摘要:
2、早发现病蚕,分室饲养小蚕,人员、蚕室、蚕具专一使用,不仅可以提高饲养水平,而且是预防蚕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蚕体蚕座消毒。 污染蚕体蚕座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自于蚕座内病蚕的排泄物、消化液或体液。 此外,室外病原微生物随桑叶、养蚕用具或饲育员携带入室,也可以随空气流动,随尘土沉落在蚕座上。 所以,定期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能起到即时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是预防蚕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目前,生产上普遍作用的有蚕体蚕座消毒剂、熏烟剂和液剂三种。 粉剂主要有石灰粉、漂白粉、防僵粉、防病一号、蚕座净等;液剂有防僵灵 2 号;熏烟剂有优氯净等。 这些药剂一般自收蚕开始,每日起蚕使用一次,僵病经常发生的地区和季节,在各龄盛食 3、期增加一次。 已发生僵病时,每日使用一次,连用数日,直至僵病不再发生为止。 新鲜石灰粉是养蚕生产中应用最广,经济有效的消毒剂。 一般从第三龄开始,每日使用一次。 已有蚕病发生时,首先严格拾除病小蚕,适当增加使用次数。 除病一号分小蚕用和大蚕用两种。 一般蚁蚕及各龄起蚕各使用一次,有蚕病发生时可每天使用一次。 用纱布包好均匀撒在蚕座上,以蚕座及蚕体表面盖一层薄霜为宜,使用量随蚕龄增大而增加。 使用时保持蚕座干燥,不能喂湿桑叶。 蚕座净的用法与防病一号相同。 漂白粉也可以与石灰粉混合,配成含有效氯 2%(小蚕用)或 3%(大蚕用)的防僵粉使用,用法与防病一号相同,但要注意现配现用,用后即时除沙。 三、养蚕操作中的防病措 4、施。 养蚕操作过程中的防病措施有:未经消毒的蚕具、禁止带入蚕室使用。 运送蚕沙的用具同运桑叶的用具严格分开。 除沙后的蚕网经常曝晒消毒。 进入蚕室和贮桑室坚持换鞋,给桑,调桑前和除沙后洗手。 设置专用贮桑室,贮桑室和采桑用具每龄 效氯漂白粉液消毒一次。 除沙后蚕室地面用 效氯漂白粉或石灰浆消毒。 病蚕不许乱丢或喂养家禽,应放入石灰浆中浸渍消毒后再深埋于土中。 蚕沙用作肥料,必须经过堆制,充分发酵腐熟后方可使用。 禁止在蚕室、桑园附近摊晒蚕沙。 四、养蚕结束后的消毒。 养蚕结束后的消毒,俗称回山消毒。 养蚕采茧结束后,遗留的病蚕尸体,蚕粪及死笼烂茧等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扩散到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成为下一季蚕的传染源。传染性蚕病综合防治
相关推荐
身体缺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生长激素: (二)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症状 (三)垂体受下丘脑的调控 下丘脑细胞的双重特征: 神经细胞 对垂体的调节:为神经和内分泌两大信息架起了联系的桥梁,起枢纽作用。 内分泌细胞 促 XX激素释放激素 动物的激素是由( )产生的一类具有( )的物质,这类物质随着( )达到相应的器官组织,对各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 人体血糖浓度是相对稳定的
巴细胞 相 接触 后才能发生 特异性 抗原 抗原受体 (抗原与抗原受体 特异性结合 )B淋巴细胞 增殖 、 分化 浆细胞 记忆 B细胞 抗体 ① ② ③ ② 免疫球蛋白 (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 体液 中) 抗体能与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 ,能 杀死 病原体、中和 它们释放的 毒素 或使抗原 沉淀 , 促使巨噬细胞吞噬 病原体。 T T T T T T 抗原 抗原受体 (抗原与抗原受体
忆细胞 很快分裂产生 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抗体数量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时间 潜伏期 较短的潜伏期 :快、强 (终身免疫) 例 2: 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 终身免疫。 例 1: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 有一天,丙患了感冒。 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 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甲那样患感冒。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
2、 ,每日两次,连用 5 天。 链霉素肌注每千克体重 单位,每日两次,连用五天。 波氏杆菌可肌注卡那霉素,每只兔每次 ,每日 2 次。 兔群用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油佐剂二联灭活苗预防接种,能有效地防止这种两种病的流行。 三、加强饲养管理,防好消化道疾病。 春季开始饲喂青绿饲料,一定保证饲料的品质,不喂霉烂变质、夹泥带水的饲料,宜先少后多逐步增加,切忌喂食过量引起消化道疾病,导致感染并发大肠杆菌病
mmol/L 吸收 食物中糖类 肝糖原 甘油、氨基酸 消化 分解 转变 CO2+H2O+能量 肝糖原、肌糖原 脂肪、氨基酸 氧化分解 合成 转变 尿 糖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提高血糖浓度 降低血糖浓度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割除和移植生殖腺实验 阉割 丧失雄性第二性征 具有雌性第二性征 阉割 丧失雌性第二性征 具有雄性第二性征 移植卵巢 移植精巢 (四)生殖腺 精巢 卵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