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蚕病综合防治内容摘要:

2、早发现病蚕,分室饲养小蚕,人员、蚕室、蚕具专一使用,不仅可以提高饲养水平,而且是预防蚕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蚕体蚕座消毒。 污染蚕体蚕座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自于蚕座内病蚕的排泄物、消化液或体液。 此外,室外病原微生物随桑叶、养蚕用具或饲育员携带入室,也可以随空气流动,随尘土沉落在蚕座上。 所以,定期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能起到即时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是预防蚕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目前,生产上普遍作用的有蚕体蚕座消毒剂、熏烟剂和液剂三种。 粉剂主要有石灰粉、漂白粉、防僵粉、防病一号、蚕座净等;液剂有防僵灵 2 号;熏烟剂有优氯净等。 这些药剂一般自收蚕开始,每日起蚕使用一次,僵病经常发生的地区和季节,在各龄盛食 3、期增加一次。 已发生僵病时,每日使用一次,连用数日,直至僵病不再发生为止。 新鲜石灰粉是养蚕生产中应用最广,经济有效的消毒剂。 一般从第三龄开始,每日使用一次。 已有蚕病发生时,首先严格拾除病小蚕,适当增加使用次数。 除病一号分小蚕用和大蚕用两种。 一般蚁蚕及各龄起蚕各使用一次,有蚕病发生时可每天使用一次。 用纱布包好均匀撒在蚕座上,以蚕座及蚕体表面盖一层薄霜为宜,使用量随蚕龄增大而增加。 使用时保持蚕座干燥,不能喂湿桑叶。 蚕座净的用法与防病一号相同。 漂白粉也可以与石灰粉混合,配成含有效氯 2%(小蚕用)或 3%(大蚕用)的防僵粉使用,用法与防病一号相同,但要注意现配现用,用后即时除沙。 三、养蚕操作中的防病措 4、施。 养蚕操作过程中的防病措施有:未经消毒的蚕具、禁止带入蚕室使用。 运送蚕沙的用具同运桑叶的用具严格分开。 除沙后的蚕网经常曝晒消毒。 进入蚕室和贮桑室坚持换鞋,给桑,调桑前和除沙后洗手。 设置专用贮桑室,贮桑室和采桑用具每龄 效氯漂白粉液消毒一次。 除沙后蚕室地面用 效氯漂白粉或石灰浆消毒。 病蚕不许乱丢或喂养家禽,应放入石灰浆中浸渍消毒后再深埋于土中。 蚕沙用作肥料,必须经过堆制,充分发酵腐熟后方可使用。 禁止在蚕室、桑园附近摊晒蚕沙。 四、养蚕结束后的消毒。 养蚕结束后的消毒,俗称回山消毒。 养蚕采茧结束后,遗留的病蚕尸体,蚕粪及死笼烂茧等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扩散到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成为下一季蚕的传染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