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5-1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16内容摘要:
毛,这就扩大了细胞的表面面积,增加了与气味物质的接触面积。 味觉 1 、 人是如何感知酸甜苦辣等 ? 2 、舌头是如何分辨不同味道的 ? 3、味蕾的作用有哪些 ? 味觉的形成 食物 化学物质溶解于唾液中 味蕾中的味觉细胞 产生兴奋 味神经 脑部形成味觉 . 舌味觉的测试 • 同学甲伸出舌,捏紧鼻子,保持不动。 • 同学乙取 1根消毒棉签,蘸取杯中试剂,轻轻地点在乙的舌面上。 “感觉剥夺”实验。 • 1954年,加拿大科学家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有些莫名其妙的实验。 他们让志愿者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纸板做的套袖和厚厚的棉手套,躺在一张床上什么也不用做 (除了吃饭和上厕所 ),时间要尽可能的长,每天的报酬是 20美元。 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 50美分,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5-1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16
相关推荐
放递质 间隙 后膜 (受体) 电位变化 神经冲动 信息在神经元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 分析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区别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速度 方向 传导方式 耗能的多少 快 慢 双向 单向 少 多 电信号 (神经冲动 ) 化学信号(神经递质 ) 二、 脊髓的调节功能 结构基础 ——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鱼糜制品的一般加工工艺一、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 原料鱼处理(各种处理机)清洗(洗鱼机)采肉(采肉机)漂洗(水洗机)脱水(离心机或压榨机)精滤(精滤机)绞肉(绞肉机)擂溃(擂溃机)成型(各种成型机)加热凝胶化(自动恒温凝胶化机)冷却(冷却机)包装(真空包装机或自动包装机) 二、操作要点 (一)原料选择 可用于制作鱼糜的原料品种有100余种。 一般选用白色肉鱼类,如白姑鱼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鱼肉成型食品的制作方法将鱼体处理后采取 510 毫米厚的肉片,将肉片经水洗、脱水、调味等处理,除去动物胶质、三甲胺、血液等易腐败成分;再加入调味料进行搅拌调味,使鱼肉片的表面及肉粒呈糊状,再装入框中冻结。 然后在冻结状态下将鱼肉切成所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即可进一步加工制成食品。 该方法因处理的时间较短,可保持鱼肉的鲜度,处理后的鱼肉调味均匀,可同干酪、奶油、鱼卵、鸡蛋
变为神经冲动) 神经 大脑皮层 中相应 的神经中枢 (形成感觉) 光感受器 —— 眼球 阅读课本 P3及图 52, 回答下列问题: 、 从前 到后的顺序梳理 眼球 的结构。 折光装置 的组成 以及每个部分的作用。 眼球 眼球壁 折光装置 : 视网膜 —— 感光系统 脉络膜 巩膜 —— 保持眼球形状 角膜 → 房水 → 晶状体 → 玻璃体 聚光 营养 聚焦 外 内 前 后 光感受器 —— 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