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7内容摘要:
腺苷一磷酸 A P AMP (二) ATP和 ADP相互转化 ATP ADP+Pi+能量 酶 用于生命活动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光合作用 (三)生理意义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能量货币 ATP水解 ATP形成 三、生物催化剂 —— 酶 (一)概念 由 活细胞 产生的具有 催化 能力的 生物大分子。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7
相关推荐
中 ATP与 ADP的相互转化非常迅速,保证稳定供能。 因此细胞 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释能 ATP形成 有机物氧化分解或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酶 贮能 思考: ATP与 ADP相互转化是否属于可逆反应。 原因: (1)反应能量不同,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ATP合成所需能量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 化学能和光合作用中吸收的能量 (2)反应场所不同,
—— 有机小分子的分解过程中,不消耗水,同时有能量释放的分解反应。 例如: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生物的呼吸作用属于典型的氧化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水解反应 氧化分解反应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二、生物催化剂 —— 酶 定义 —— 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 产生场所 功能 化学成分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酶的活性 —— 酶的催化效率 酶的催化特点
体内新的蛋白质 (酶、血红蛋白) 合成 脱氨基 作用 氨基 脱去氨基部分 转变 尿素 CO2+ H2O+能量 氧化分解 H2N─ C ─ COOH R H 合成 脂肪、糖原 (作为能量储存) 组织 蛋白质 糖类的氨基转换作用 观察与思考 : 请你用文字描述多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途径。 供能顺序 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 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的
具催化功能的 蛋白质(少数为 RNA) ( 2)显示 活性 (注: 酶的催化效率 ) 的场所: 细胞内,细胞外(消化酶) ( 3)酶的辅助因子: 金属离子 辅酶 NAD NADP ( 4)命名:来源 +催化作用物(底物) ( 5)特性 高效性 专一性 活性受到温度、 PH、 抑制剂 的影响 ATP——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 1)中文名称:腺苷三磷酸 ( 2) 结构简式 :
生物催化剂 —— 酶 ① 酶的概念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RNA) 酶的发现: 1836年 ,德国科学家 施旺 提取胃液中消化蛋白质的物质 胃蛋白酶 . 1926年 ,美国科学家 萨姆纳 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结晶 ,并证明它是一种 蛋白质 .20世纪 30年代 ,科学家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 ,指出 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高温下, 当活性减至零后,酶失活 A B C 酶的催化效率 温度 科学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种酶的活性,所得数据绘制成如下曲线图: 较低 较低 T0 提示:注意 纵坐标 和 横坐标 所表示的 变量 之间的变化关系 同样,在不同的 pH条件下,测定某种酶的活性, 将所得数据绘制成如下曲线图: 酶的催化效率 A B C pH 当 pH值较低时, 酶的催化效率较低。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