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3-3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4内容摘要:
邻体 (hexon)。 廿面体对称结构 的形成原因 : 1)从拓补学看,廿面体容积最大; 2)最小单位面所需亚基少,利于遗传节约; 3)亚基易于对称排列,等价或准等价成键结合; 综上,廿面体对称结构更稳定、更合理。 1)多无包膜 2)裸露或有包膜的均发现空壳体。 核酸与衣壳的结合有助于增加壳体的稳定性。 廿面体对称结构病毒特点: 螺旋对称的结构特征 : 1)形状 :多为杆状、纤维状、 弯曲杆状; 2)螺旋对称的主要特点: 长形的衣壳粒螺旋状排列,形成 中空的圆柱体,衣壳粒间为准等价结合,直径取决于蛋白亚基的特征,长度取决于核酸分子的长度; 核酸埋嵌在衣壳粒之间的壁内,以多个弱键与蛋白质亚基相连。 此方式:可控制螺旋排列;增加壳体结构的稳定性。 此形状多为 RNA病毒,具螺旋对称的动物病毒多有包膜。 TMV的衣壳粒和核苷酸的结合 复合对称的结构特征 : 大肠杆菌的 T4噬菌体是由椭圆形的二十面体头部和螺旋对称的尾部组合而成,是病毒中复合对称的代表。 四、理化因子对病毒的影响 1. 温度对病毒的影响 : 1)高温:对热不稳定, 55~60摄氏度时, 几或十几分钟灭活; 2)低温:病毒保持感染性。 应用:病毒的实验及保藏均在低温下进行; 快速低温冷冻( 70~ 190℃ ); 真空冷冻干燥保藏; 2. pH值对病毒的影响 : ~ :稳定, pH5以下或 pH9以上:迅速失活; 个别例外, 如鼻病毒在 活,肠道病毒在 , 24小时仍有活性。 辐射对病毒的影响 X射线, γ射线,紫外线对病毒均有影响。 第二节 噬菌体 ’Herolle用痢疾杆菌培养 ,发现了噬菌体(Bacteriophagium intestinalle)。 T系 phage 一、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大肠杆菌 T4噬菌体 头部 —— 廿面体对称结构; 组成:蛋白质、小肽、多 胺、内含 DNA。 颈部 —— 六角形薄盘状、连接头尾的结构;附颈须。 尾部 尾鞘: 长 95nm, 衣壳粒螺旋对称;可伸缩 ,伸展时 24 转,收缩。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3-3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4
相关推荐
te Respiratory Syn •dromes),简称 SARS,是一种因感染 SARS相关 冠状病毒 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 •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 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极 •强、病情进展快速。 •在 2020年冬到 2020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 •的一种。 Sars简介;。 形态结构 ; 冠状 病毒粒子
B、盐酸 C、 纤维素酶 D、淀粉酶 C A、 B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 ,反应速度和温度、 PH值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 A中, a点所对应的温度是 ________________ ( 2)图 A中, a点到 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 3)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 12℃ 和 75
ATP水解酶 ATP合成酶 ★ ATP和 ADP互换的反应式: 思考: ATP的水解和 ATP的 合成是可逆反应吗。 ATP和 ADP相互转换的意义: ATP和 ADP不断地相互转换, 保证了生物所需能量的及时供应。 少 数: RNA 绝大多数:蛋白质 酶是由 活细胞 产生的具有 催化 能力的 生物大分子 来源 功能 化学本质 三、酶 ——生物催化剂 ——高效性 演示实验 1 2mlH2O2
炎和肝硬化。 2)传播途径 : ① 血液传播 ② 母婴传播 3)防治 免疫预防为主 ,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 思考题 10( 《 练习册 》 P9,第 2题) 乙型肝炎病毒的 主要 传播途径有( ) A、性传播、血液传播 B、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C、血液传播、体液传播 D、性传播、母婴传播 B ( 2)艾滋病病毒( HIV) (教材 P52,第一段 ) (
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360176。 ,用 4 个全等的四边形即可镶嵌出一个平面.如图 3.其实四边形的平面镶嵌可看成是用两类全等的三角形进行镶嵌.如图 4. 3.全等的特殊五边形可镶嵌平面 圣地亚歌一位家庭妇女,五个孩子的母亲玛乔里 赖斯,对平面镶嵌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对五边形的镶嵌提出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结论. 1968 年克什纳断言只有 8 类五边形能镶嵌平面,可是玛乔里 赖斯后来又找到了 5
、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 轴对称 一. 知识框架 二. 知识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 对称轴。 : ( 1)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2)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