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级中学三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 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 I=U/R 可知,因为电阻 R 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串联: R=R1+R2+…… +Rn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大) 并联: 1/R=1/R1+1/R2+…… +1/Rn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小) n 个阻值为 r 的电阻串联则 R总 =nr; n 个阻值为 r 的电阻并联则 R总 =r/n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I=U/R 的变形 R=U/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电路图如右图: 测量时注意: 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 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 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会用电压表或导线判断 断路的位置。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 36V,因为根据欧姆定律 I=U/R 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 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七、电能 电能可从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电能用 W 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kW178。 h),又叫“度”,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 J),简称焦。 1kW• h=106J。 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几个重要参数:“ 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 220V 的电路中使用;“ 10( 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 10A,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 20A;“ 50Hz”指这个 电能表在 50 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 25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 2500 转。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也就是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 W 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 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kW• h)。 八、电功率 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 P 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W。 常用单位有千瓦( kW)。 1kW = 103W。 电功率的定义为:用电器在 1 秒内消耗 的电能。 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W/t 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 1)、电功率用瓦( W),电能用焦耳( J),时间用秒( S);( 2)、电功率用千瓦( kW),电能用千瓦时( kW• h,度),时间用小时( h)。 1 千瓦时是功率为 1kW 的用电器使用 1h 所消耗的电能。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IU 单位:电功率用瓦( W),电流用安( A),电压用伏( V)。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功率叫 实际功率,电灯的亮度就取决于灯的实际功率。 推导公式: P=UI=I2R=U2/R W=Pt=UIt=I2Rt=(U2/R)t 九、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十、电和热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利用电来加热的用电器叫电热器。 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I2R 这个公式表 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 此时因为输电线路上有电阻,根据 P=I2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 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 十一、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 I=P/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 I 也就越大。 所以在家庭电路中: 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 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十二、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为: Q=I2Rt。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 (电功 )全部用来产生热量 (电热 ),则有 Q=W,可用电功公式算 Q,即 Q=W=Pt=UIt=I2R t=( U2/R)t。 十三、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 220 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 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 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保险丝:是用电阻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 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 十四、串并联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电流: I=I1=I2=…… =In(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 U=U1+U2+…… +Un(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 R=R1+R2+…… +Rn(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如果 n 个阻值为 r 的电阻串联,则有R =nr 分压作 用: U1U2 = R1R2 计算 U U2可用: U1= R1 R1+R2U 总 U2= R2 R1+R2U 总 比例关系: I1I2 = 11 W1W2 = Q1Q2 = P1P2 = U1U2 = R1R2 并联电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电流: I=I1+I2+…… +In(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 U=U1=U2=…… =Un(总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电阻: 1/R=1/R1+1/R2+…… +1/Rn(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如果 n 个阻值为 r 的电阻并联,则有 R=r/n 分流作用: I1I2 = R2R1 计算 I I2可用: I1= R2 R1+R2I 总 I2= R1 R1+R2I 总 比例关系:电压: U1U2 = 11 W1W2 = Q1Q2 = P1P2 = I1I2 = R2R1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计算: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P实P额 = U2实U2额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 1/4。 例“ 220V 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 220V,额定功率是 100W 的灯泡如 果接在 110V 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 25W。 十五、磁场 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 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 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 N)。 任一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方式有:与磁体接触;与磁体摩擦;通电。 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叫永磁体(如钢);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叫软磁体( 如软铁)。 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叫做磁场。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磁场方便,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 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叫地磁场。 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会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极 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地磁南极与地理北极、地磁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完全重合,中间有一个夹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的。 十六、电生磁 奥斯特实验证明: 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这一现象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 1820 年发现的。 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会产生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体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个磁极。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 关。 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在通电螺线管里面加上一根铁芯,就成了一个电磁铁。 电磁铁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强弱、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有关。 可以制成电磁起重机、扬声器和吸尘器等。 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安培(右手)定则:将右手的四指顺着电流方向抓住螺线管,姆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该螺线管的 N 极。 十七、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 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 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十八、电动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 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 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 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 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 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 它在电路图中用 ○M 表示。 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十九、磁生电 在 1831 年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 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没有使用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 的电流,它的方向会周期性改变方向,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 它每秒钟电流方向改变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 Hz。 我国的交流电频率是 50Hz。 使用了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不变,这种电流叫直流电。 (实质上和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完全一样,只是直流发电机是磁生电,而直流电动机是电生磁)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实际生活中的大型发电机由于电压很高,电流很强,一般都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而且磁场是用电磁铁代替的。 二十、电话 1876 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 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 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1891 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现代的程控电话是利用程控电话交换机,它是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接线。 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 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 ,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人教版初级中学三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相关推荐
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 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 既亲近又崇拜 ,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 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班干部决定的。 小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 以点带面 和 以面带面 的作用,我称他们是 班主任的左右手。 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班干部队伍
项均正确。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故 D正确。 对细胞而言,仅保持细胞核的完整性,不能确保其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衰老的细胞就不能繁殖,故 C错误。 考点二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2~ 8 μm) 较大 (10~ 100 μm) 细胞核 没有由核被膜包被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布的区域称拟核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被膜、核仁 细胞质
无核膜的细胞核,(拟核中有环状DNA分子) 有核膜的细胞核,有染色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作业 :练习册 P8 细菌、蓝藻、放线菌等 动物、植物、真菌等 溶酶体: 功能:含酶,可消化吞入的异物及衰老细胞。 结构:单层膜形成的小球体。 (细胞的“清道夫 ) 内质网 功能: 蛋白质 运输,脂质代谢有关。 结构: 单层膜形成 的网状 扁平 结构。 高尔基体 功能: 储存、加工、转运物质; 结构
H R1 C— O OH H H O — C— — N H R2 C— OH H H + H2O 羟基 + — C NH2 H R1 — C— O N— H C— H R2 COOH 肽键 (二肽) 从氨基酸到蛋白质大致结构 层次: 氨基酸连接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组成蛋白质。 •三肽的形成 — C— NH2 COOH H R3 + — C NH2 H R1 — C— O N— H C H R2
和三肽的过程中,原来氨基酸中共有氨基和羧基多少个。 形成的二肽和三肽中还有氨基和羧基各多少个。 氨基和羧基为什么减少了。 例题: 1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一条肽链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的名称为 ,含有 个肽键,失去 个水分子。 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一条肽链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的名称为 ,含有 个肽键,失去 个水分子。 1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两条肽链,这两条肽链含有 个肽键,失去 个水分子。
单体 由 氨基酸 为单体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主要作用 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也是形成酶,抗体等必须蛋白的原料,还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R H C H2N COOH 氨基酸通式 氨基 羧基 侧链基团 甘氨酸 天冬氨酸 丙氨酸 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酶 肽键 + H2O 二肽 脱水缩合反应 多肽:由 3个或 3个以上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 含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所以多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