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2内容摘要:

小判断 , 应针对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 ④ 分析地震烈度大小的方法技巧 • ⑤ 方法:运用比较记忆法比较记忆和区分震级和烈度 震级 烈度 概念 地震本身大小 的量度指标 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单位 级 度 确定 方法 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 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 影响 因素 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 • (4)世界主要地震带 • ① 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 , 向东经地中海 、 土耳其 、 伊朗 、 阿富汗 、 巴基斯坦 、 印度北部 、 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 , 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 , 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 它横跨欧亚非三洲 , 全长 2万多千米 , 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 , 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 该带集中了世界 15%的地震 ,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 , 缺乏深源地震。 • ②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 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群岛 (福克兰群岛 )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地中海 —印尼地震带汇合后,经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新西兰。 其基本位置和环太平洋火山带相同,但影响范围较火山作用带稍宽,连续成带性也更明显。 • ③ 洋脊地震带。 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 ,均为浅源地震 , 震级一般较小。 • 此外 , 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 , 如东非裂谷地震带。 • ④ 运用图像法记忆世界上主要地震带 • ⑤ 运用图像法记忆两大地震带的成因 • 9. 滑坡 • (1)滑坡的概念: • 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地质现象。 如下图: • (2)发生条件:岩体比较破碎 、 地势起伏较大 、植被覆盖较差。 • (3)多发地区:一是山地丘陵区 , 二是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 (4)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滑坡体的位置高度及体积大小。 即: • (5)发生机制: • 滑坡的发生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 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 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是常见的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 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是常见的软弱面。 如果不适当地开挖坡脚 , 或在坡面上增加负荷 , 或者由于过多的水分渗入软弱面 , 就会使原本处于重力平衡中的山坡失去平衡 , 发生滑坡。 • 该图主要说明了滑坡发生的原因 、 形成条件以及与滑坡有关的几个概念。 甲图表示滑坡发生区的俯视图 , 乙图表示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 ,剖面线是甲图中的虚线。 采用不同的视角说明了滑坡这种地质现象。 结合乙图简单说明与滑坡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 10. 泥石流 • (1)概念 • (2)特征: • 一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 、奔腾而下;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 , 漫流堆积。 • (3)发生条件:泥石流发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地形陡峻 、 具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 、 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 (4)发生机制: • 泥石流的发生受四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 、 足够的堆积物 、 足够的地表坡度或沟谷坡度 、 植被生长不良。 • 图中 Ⅰ 为泥石流的形成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 Ⅱ 为泥石流流通区, Ⅲ 为堆积区, Ⅳ 是泥石流堵塞大河而形成的湖泊。 • 注意:区分滑坡和泥石流的方法 • 滑坡和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 , 但也有区别。 它们的相同点是:分布地区基本相同 , 主要发生在山区;主导因素是重力作用 , 是在一定坡度上的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越来越成为其重要诱因;而且 , 其危害和破坏性也基本相同。 它们的联系是: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 , 或者滑坡发生一段时间后 ,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 它们 的主要区别在于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大量的水流参与。 • 11. 风暴潮 • (1)概念: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 (2)分类 • (3)危害 • (4)温带气旋与温带风暴潮 • 温带气旋大多数属于锋面气旋。 大多发生于温带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交界处 、 极锋之上的气旋 , 是由锋面上的波动产生的。 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春秋季节 ,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 以欧洲北海沿岸 、 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 (5)全球最容易遭受风暴潮的地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