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内容摘要:
才有了不同的名称。 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 印度洋上则称为“旋风”。 统称“热带强烈风暴” 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 后者的时间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 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产生。 龙卷风最大的特征还在于它的形状。 台风、飓风与龙卷风的区别。 二、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是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和过程。 主要有 地震 、 滑坡 、 泥石流 、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湘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
相关推荐
小判断 , 应针对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 ④ 分析地震烈度大小的方法技巧 • ⑤ 方法:运用比较记忆法比较记忆和区分震级和烈度 震级 烈度 概念 地震本身大小 的量度指标 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单位 级 度 确定 方法 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 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 影响 因素
态地分析 , 以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 1. 图示法表示灾害系统的规律及减灾工程的特点 • 2. 减灾系统工程示意 • 自然灾害的发生非人力所能控制,但人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有效地预防、抗击自然灾害,可将灾害影响减到最小。 针对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减灾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一工程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一是做好灾害前期的监测、及时预防和针对性地防灾抗灾措施。
段 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中国公民违反法律,引起犯罪的原因 经济利益的驱动 不懂环境法律 其他手段: 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 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 2)总体来讲,我国的环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法使用较多
, 二是变异是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比如说气温升降 、 刮风下雨属正常的自然变化 , 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 10 ℃ , 就可能出现冻害 , 造成农作物减产 , 发生自然灾害。 • 2. 如何分析自然灾害相对集中区灾害集中的原因。 • 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 一是自然变异强度 ,二是灾区的经济 、 人口密度。 教材在此所说的灾害区域性主要是自然变异的强度和集中的程度 ,
期发生得最多,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少 ? 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时间趋势如何 ? 【 点拨 】 1. 1980~ 1988年这个时期发生得最多,1960~ 1969年这个时期发生得最少。 2.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日趋严重
12~ 13 日、 7 月 21~ 22 日。 由于降雨时段集中,降雨量大,雨带稳定,造成淮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 其中最大 30 d 降雨发生在 6 月 22 日 8 时~7 月 22 日 8 时 ,部分地区降水在 400 mm 以上,局部地区达 946 mm , 此次降雨为淮河流域自 1954 年以来的最大降雨。 1991年淮河洪水 1991年淮河、太湖流域发生大水,淮河受淹耕地 401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