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2内容摘要:

, 二是变异是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比如说气温升降 、 刮风下雨属正常的自然变化 , 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 10 ℃ , 就可能出现冻害 , 造成农作物减产 , 发生自然灾害。 • 2. 如何分析自然灾害相对集中区灾害集中的原因。 • 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 一是自然变异强度 ,二是灾区的经济 、 人口密度。 教材在此所说的灾害区域性主要是自然变异的强度和集中的程度 , 单就这方面而言 , 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都处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地理要素的交界处 , 地理环境表现得尤其不稳定 , 例如位于海陆板块碰撞处多火山和地震;位于干旱区与湿润区的过渡区则多旱灾 , 海陆交界处则多风暴潮等灾害 ,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处会经常发生泥石流 、 滑坡等灾害。 • 3.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 人类无法防御吗。 • 虽然自然灾害在发生的时间 、 地点和规模上具有不确定性 , 给人们的防御增加了难度 , 但并不是不能防御的。 据统计 , 对直接可视的 , 用现代化技术装备可进行跟踪监测的灾害 , 如台风 、 风暴潮 、 洪水等预报准确率较高 , 达50%~ 60%, 甚至更高。 而对不可视的不能直接跟踪监视的灾害 , 如地震预报准确率只有20%~ 30%, 甚至更低。 但我国有准确预报的成功的例子。 1975年初 , 辽宁海城地区的人们观测到大量异常现象 , 如井水变浑 、 变味 , 冬眠的蛇出洞冻死 , 家畜家禽出现习性反常等。 地震部门根据这些灾兆和地震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 做出了及时且较准确的预报。 2月 4日 ,海城果然发生了。 成功的预报大大降了灾情。 • 4. 如何判断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 许多自然灾害 , 尤其是范围广 、 强度大的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