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1内容摘要:
期发生得最多,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少 ? 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时间趋势如何 ? 【 点拨 】 1. 1980~ 1988年这个时期发生得最多,1960~ 1969年这个时期发生得最少。 2.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某些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往往是该地域经济比较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二、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 【 阅读 】 阅读 1971~ 1995年世界各洲自然灾害影响人数的分布情况表,说明各大洲自然灾害的损失情况。 地 区 非洲 南、北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总计 死亡人数 100 受伤人数 100 影响人数。湘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1
相关推荐
, 二是变异是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比如说气温升降 、 刮风下雨属正常的自然变化 , 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 10 ℃ , 就可能出现冻害 , 造成农作物减产 , 发生自然灾害。 • 2. 如何分析自然灾害相对集中区灾害集中的原因。 • 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 一是自然变异强度 ,二是灾区的经济 、 人口密度。 教材在此所说的灾害区域性主要是自然变异的强度和集中的程度 ,
才有了不同的名称。 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 印度洋上则称为“旋风”。 统称“热带强烈风暴” 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 后者的时间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 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产生。 龙卷风最大的特征还在于它的形状。 台风、飓风与龙卷风的区别。 二、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小判断 , 应针对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 ④ 分析地震烈度大小的方法技巧 • ⑤ 方法:运用比较记忆法比较记忆和区分震级和烈度 震级 烈度 概念 地震本身大小 的量度指标 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单位 级 度 确定 方法 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 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 影响 因素
12~ 13 日、 7 月 21~ 22 日。 由于降雨时段集中,降雨量大,雨带稳定,造成淮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 其中最大 30 d 降雨发生在 6 月 22 日 8 时~7 月 22 日 8 时 ,部分地区降水在 400 mm 以上,局部地区达 946 mm , 此次降雨为淮河流域自 1954 年以来的最大降雨。 1991年淮河洪水 1991年淮河、太湖流域发生大水,淮河受淹耕地 401万公顷
5) 架设垂直运输架 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 要求搭设稳定、牢固。 地面运土用手推车或翻斗车。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 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戴好安全帽,栓好安全带并有吊麻绳引至地面。 桩孔挖至规定深度后,用支杆检查桩孔的直径 (包护壁厚度) 及井壁圆弧度,上下垂直平顺,修整孔壁。 先拆除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
岸山丘起伏;中游地区地势平坦 , 水网稠密 、 湖泊星罗棋布;下游河段 (洪泽湖以下 )地势更为低平。 • 1. 自然灾害间的联系 • 2. 图示法记忆我国重大减灾项目 • 3. 长江防洪体系工程的作用 • (1)长江防洪体系的全面加强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战胜了 1999年 、 2020年的洪水。 • (2)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摆脱了 “ 人争水地 ,水致人灾 ” 的恶性循环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