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2内容摘要:

岸山丘起伏;中游地区地势平坦 , 水网稠密 、 湖泊星罗棋布;下游河段 (洪泽湖以下 )地势更为低平。 • 1. 自然灾害间的联系 • 2. 图示法记忆我国重大减灾项目 • 3. 长江防洪体系工程的作用 • (1)长江防洪体系的全面加强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战胜了 1999年 、 2020年的洪水。 • (2)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摆脱了 “ 人争水地 ,水致人灾 ” 的恶性循环局面。 • (3)使长期居住在长江两岸低洼地带 , 饱受洪患之苦的数百万人民迁移到了安全地带。 • (4)改善了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 , 有效遏制了长江上游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 • (5)三峡工程建成后 , 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的威胁将进一步减轻。 • 4. 为什么长江中游支流南北分布 , 汛期错开;下游江阔水深 , 两地区洪水灾害都频发呢。 • 长江洪水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 造成长江洪灾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原因。 长江流经的大部分是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 一般年份,随着雨带的推移,长江南北两岸支流及上游的雨季和来洪时间错开,使干流不致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 但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涨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出现特大洪水。 • 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 由于人们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再加上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从而形成 “ 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 ” 的局面。 • 5. 森林的环境保护功能 • 森林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净化空气 、 吸烟滞尘 、 涵养水源 、 保持水土 、 防风固沙 、 保护农田 、 调节气候 、 美化环境等生态效益 , 人们在不同地区植树造林 , 需要它发挥不同的作用。 森林的主要作用取决于它分布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分布在河流源头 、 山坡 、 土坡等流水冲刷严重的地方的森林 , 主要发挥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的作用;分布在干旱 、 半干旱荒漠化严重地区的森林 , 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 、 保护农田;分布在沿海等风灾严重地区的森林 , 主要是降低风速 , 减少风的危害 , 保护田园;分布在大气污染 、 噪声污染严重地区的森林 , 主要是净化空气 、 吸烟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