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2内容摘要:
冻、地面沉降、盐渍化 农业、城市 中部灾 害带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西风环流 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干旱、病虫害、火灾、风蚀、沙化 农业、交通设施、建筑物 • 是否相同。 如何分析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高低。 • 强度相当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 , 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 一方面 , 不同地区 、 不同时间的自然地理背景不同 , 另一方面 , 各地区的人口密度 、 经济密集度 、 防灾减灾能力也不同。 • 一般而言 , 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高低的因素有自然灾害的强度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防灾减灾能力等。 自然灾害强度越高 , 导致的危害程度也越高 , 可以说 , 自然灾害强度与危害程度成正相关。 • 从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看 , 人口和城镇密集 、 经济发达 、 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 , 灾害绝对损失严重 , 各项绝对指标高。 相反 , 在人口和城镇稀少 , 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 即使发生了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 , 损失程度也较低。 • 灾害的相对损失与绝对损失不一样。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 虽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 , 但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多 , 经济总量高 , 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 , 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然较轻 , 所以相对损失较低。 相反 ,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 由于人口较少 , 经济总量小 , 抗灾减灾的能力弱 , 经济发展基础薄弱 , 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然较高 , 相对损失较大。 • 5. 自然灾害发生和危害的地域差异 • (1)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 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发生地点具有带状或面状分布的特点 , 呈带状分布的是灾害带 , 呈面状分布的是灾害面 , 不管灾害带还是灾害面都是地域差异的明显体现。 这些灾害带和灾害面的形成是地理背景差异造成的 ,如地震带往往与活动性很强的地质构造带一致 ,全球划分出了四个地震带。 从宏观角度看 , 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两条巨型的灾害带上 , 即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 (2)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 • 地球上不同大洲 、 不同国家 , 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 ,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即使是同一种自然灾害 , 危害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因为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 、 受灾体特征共同决定的。 灾害强度越高 , 导致的灾情越大。 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 , 受灾体特征不同造成。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2
相关推荐
岸山丘起伏;中游地区地势平坦 , 水网稠密 、 湖泊星罗棋布;下游河段 (洪泽湖以下 )地势更为低平。 • 1. 自然灾害间的联系 • 2. 图示法记忆我国重大减灾项目 • 3. 长江防洪体系工程的作用 • (1)长江防洪体系的全面加强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战胜了 1999年 、 2020年的洪水。 • (2)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摆脱了 “ 人争水地 ,水致人灾 ” 的恶性循环局面。 •
5) 架设垂直运输架 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 要求搭设稳定、牢固。 地面运土用手推车或翻斗车。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 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戴好安全帽,栓好安全带并有吊麻绳引至地面。 桩孔挖至规定深度后,用支杆检查桩孔的直径 (包护壁厚度) 及井壁圆弧度,上下垂直平顺,修整孔壁。 先拆除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
12~ 13 日、 7 月 21~ 22 日。 由于降雨时段集中,降雨量大,雨带稳定,造成淮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 其中最大 30 d 降雨发生在 6 月 22 日 8 时~7 月 22 日 8 时 ,部分地区降水在 400 mm 以上,局部地区达 946 mm , 此次降雨为淮河流域自 1954 年以来的最大降雨。 1991年淮河洪水 1991年淮河、太湖流域发生大水,淮河受淹耕地 401万公顷
平洋地震带,是受海洋风暴潮、台风、地震等影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沿海地区的旱涝灾害频繁。 加之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 41%的人口, 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 60%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 因此,沿海地区遭受灾害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沿海地区 —— 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沿江地带 沿江地带包含了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
间地貌通常可划分出塬 、 梁 、 峁和等地貌类型 (如下表所示 ) 黄土地貌 概念及形态 沟间地貌 黄土塬 平坦的黄土高地,地表平坦,坡度1176。 ~ 3176。 黄土梁 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坡度多在1176。 ~ 5176。 黄土峁 孤立的黄土丘,峁顶面积不大,呈明显穹起 黄土 古代河谷经黄土等堆积物掩盖,且 尚未被现代沟谷分割的平坦谷地 沟谷地貌 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坳沟、 河沟等 1
力差,河水泛滥造成水灾 地震: 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灾害类型: 洪涝、地震、台风等 主要原因: ①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 ②由于台风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③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