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2内容摘要:

中路 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一带 →内蒙古 → 黄河河套 → 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 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长江以北地区以大风降温为主江南可以发展为雨雪天气 西路 北极地区 → 西伯利亚西部 → 新疆 →河西走廊南下 对我国西北、长江以南及华南地区影响较大 东部 西伯利亚东北部 →蒙古东部 → 华北、东北地区 → 黄河下游地区扩散南下 通常只影响到我国长江以北地区 • • (1)台风的成因要结合气温 、 降雨的条件及类型 、 气压带 、 风带的有关知识来结合分析。 • (2)暴雨洪涝灾害的成因要结合降雨类型 、 季风 、 降雨的时空分布 , 河流 、 地形 、 植被等条件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 (3)干旱的形成则与天气系统 、 气压带 、 风带 、太阳辐射和人类活动有关。 • (4)寒潮的形成及影响涉及季风 、 农业生产等知识 , 例如我国的气象灾害分析如下: • ① 分析气象灾害要结合我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及气候的变化特点和规律。 • ② 我国不同地区受海陆分布 、 距海远近 、 地形 、植被 、 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 气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 , 降水较多 ,而且降水自南向北逐渐减少 , 加上平原地形 ,人口稠密 , 工农业发达 , 用水量大 , 因此东部地区既有洪涝灾害 , 也有干旱灾害。 • ③ 我国非季风区距海遥远 , 加上地形阻挡 , 因此降水少 , 干旱灾害多。 • ④ 我国北方邻近冬季风源地 , 冬春季节多发生寒潮 、 暴雪 、 沙尘暴等气象灾害。 • 8. 台风灾害 •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区 、 海面温度在26 ℃ 以上洋面上的一种强热带气旋 , 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 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台风 、 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 , 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 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 • 每年夏秋季节 ,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 , 就连内陆地区也有时受其影响 ,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 应充分利用气象卫星等遥感技术提高台风预报的准确率 ,通过发布台风预报使公众提前做好准备 , 以减轻台风带来的危害。 • 台风发生时 , 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的风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风向又是怎样的。 • 如右图所示,图中 A处为台风中心,箭 • 头代表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对于 B点而言, • 此时台风中心位于该地的正南方,换句话说, • B地此时位于台风的北部, B点此时吹东北 • 风,如果台风中心移至 B点的北部,则 B点的位置相当于右图中的 C点的情况,则 B点吹西南风;若台风中心位于 B点的正东方,则 B点的情况相当于图中 D点的情况,此时吹西北风;而当台风中心位于 B点的西部时则吹东南风。 从空间上说,若台风中心位于 A地,则此时台风北部地区 (B点 )吹东北风,台风的南部地区(C点 )吹西南风,东部地区 (E点 )吹东南风,西部地区 (D点 )吹西北风。 •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梅雨 江淮地区 春末夏初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 —降水多;出现 “ 空梅 ” 天气 —干旱 降水多时 —排水;出现“ 空梅 ”天气 —引水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