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2内容摘要:

其他生物生存空间的影响同样会导致它们数量的减少甚至物种灭绝。 • 1.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 (1)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 • (2)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 • 2. 生态破坏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度和成灾强度 • 3. 土壤侵蚀 • (1)土壤侵蚀的原因 • 分析造成土壤侵蚀的原因应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 , 具体如下图所示: • (2)土壤侵蚀的后果 • ① 在侵蚀区 • ② 在沉积区 • 4. 土地荒漠化 • (1)造成土地荒漠化发展的原因 • (2)荒漠化的危害 • 5. 图解湖泊的调洪蓄洪能力 • 湖泊既是河流的水源地 , 又是河流的蓄水池 , 对河川径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 可谓 “ 旱时它能吐 , 涝时它能蓄 ” , 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 A图表示河流进入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使河流水位不至于过低。 B图表示河流进入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水补给湖泊水,使河流水位不至于过高,从而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 6.温室气体 项目 二氧化 碳 甲 烷 一氧化 碳 氟利昂 对流 层 臭氧在大气中可持续时间 50~200年 7~10年 150年 CFC—CFF- 12小时 或几天 在温室效应中的百分比(%) 53 13 6~ 7 20 约 8,经常变化 工业化前浓度 275 10- 6 10- 6 228 10- 9 0 15 10- 9 1990年浓度 354 10- 6 10- 6 310 10- 9 CFC- 10- 9 CFF- 10- 9 35 10- 9 项目 二氧化 碳 甲烷 一氧化 碳 氟利 昂 对流 层 20世纪80年代增长率 1 主要来源 燃烧矿物燃料,破坏森林,土地不合理利用等 沼泽,稻田,提取矿物燃料 燃烧矿物燃料和生物燃料,使用化肥,土地不合理利用等 制冷剂,泡沫剂、工业喷淋溶液 汽车废气,其他工业污染物 • • (1)臭氧层的作用 • 臭氧具有非常强的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功能 , 使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能够存在。 • (2)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 南 、 北两极都出现臭氧层变薄的现象 , 以南极上空最为明显。 人类大量排入大气中的氟利昂等 , 是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元凶。 • (3)臭氧层耗竭的危害 • (2020年广东 )根据所给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见下图。 • 材料二 乙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 材料三 下表是甲图中 A—B线上某乡的有关材料。 自然环境 海拔高度 (米 ) 1 600 年降水量 (毫米 ) 350 ≥ 10 ℃ 积温 (℃ ) 2 997 土壤侵蚀强度 (吨 /年 平方公里 ) 5 200 植被覆盖率 1990年 较高 2020年 显著降低 灌溉面积 (公顷 ) 人均耕地 (公顷 ) 1970年 2020年 • (1)根据材料一,从 B至 A反映出 ________和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穿过的经济地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公顷土地投入成本 (元 ) 4 185 土地产值(元 /公顷 ) 5 610 耕作方式变化 1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