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块线第二合同段软基处理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1 装载机司机 人 1 12 挖掘机司机 人 1 13 洒水车司机 人 1 14 辅工 人 16 15 合计 人 74 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台 /套) 技术状况 1 自卸 汽 车 20T 10 良好 2 推土机 D65 1 良好 3 装载机 ZL40 1 良好 4 挖掘机 WY452 1 良好 5 振动压路机 YZ18 2 良好 9 6 推土机 TY320 2 7 平地机 PY250 1 良好 8 全站仪 Topcon 602 1 良好 10 水准仪 AL132C 2 良好 11 CFG 桩机 DZ40 4 良好 12 砂桩机 DJL3020A 4 良好 13 砂浆搅拌机 200L 4 良好 10 施工进度 计划 安排 软基处理 计划 20xx 年 7月 20日开工, 20xx年 1月 8日完工,计划工期 173天。 具体安排如下: 清表及场地平整: 20xx 年 7 月 5~20xx 年 7 月 12日 砂垫层底层: 20xx 年 7 月 9~20xx 年 7 月 14日 袋装砂井: 20xx 年 7月 10日 ~20xx 年 7月 25日 CFG 桩: 20xx 年 8月 2日 ~20xx 年 8月 22日 砂垫层顶 层及土工格栅: 20xx 年 8月 10日 ~20xx 年 8月 25日 堆载预压: 20xx 年 9月 5日 ~20xx 年 1月 5 日 卸载土方: 20xx年 1月 6日 ~20xx 年 1月 8 日 从组织上和机械、劳力配备上保证:项目经理部统一指挥、协调施工,抽调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组成两个专业施工队投入软基的处治施工。 从工程材料供应上保证:由材料供应部负责,组成专门班子,加强对工程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和供应,保证施工的需要,坚决杜绝停工待料现象的发生。 根据施工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 则进行采购。 从安全生产上保证: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政策和各类安全生产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法制观念。 在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用电安全,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在施工现场、办公室、宿舍区乱拉、乱接电线,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经理部设专职安全工程师,班组设兼职安全员,负责施工和日常生活的安全检查和监督,保证施工安全。 从做好协调关系上保证:加强与业主的联系,做好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工作,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搞好驻地和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求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施工,使 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期。 11 主要施工技术 方案 施工 前期 准备 工作 技术准备 : 进场后由 项目总工程师 组织技术 人员 ,尽快完成导线复测, 施工控制网点的布设工作,熟悉设计文件及设计文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及 技术质量管理 措施。 物质 、机械设备 准备 : 由材料部负责,组织施工材料的采购、进场和堆放;由试验室负责组织水泥、砂、石等 原 材料的试验、 CFG 桩配合比设计。 机械设备按照计划要求组织 进场,对砂桩机、 CFG 钻机等桩机施工机械, 施工机组应 提前 进行试运 转。 清除表层的草皮、植被, 砍伐施工范围内树木及香 蕉树, 将树根、香蕉根全部挖除,并 对 坑穴 就行 填平夯实。 水泥、粉煤灰仓库:水泥、粉煤灰放置现场场地填平、夯实,场地标高比周边地坪高 30cm,防止水泥、粉煤灰受水浸泡;仓库进行简易围蔽、遮盖,避免水泥、粉煤灰被雨水淋湿。 填筑 砂垫层施工工艺流程 砂垫层 施工 方法 砂垫层 采用 洁净 的 中、粗砂 , 渗透系数不小于 5 103cm/s,含泥量 不大 于5%。 垫层用砂 应先进行试验并提交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采用。 砂垫层分阶段、分层安排施工 ,砂垫层底层施工后,待地基 处理完成后,再基底 检查 监理工程师 检 验 摊铺 整平 碾压 下一工序施工 监理工程师 检 验 12 进行砂垫层上层施工。 砂垫层 上 下层 按 30cm 厚度 分层 施工。 砂垫层及其基底填筑采用 自卸汽车 运输、推土机推 平 、 振动式压路机 碾压的施工方案。 砂垫层施工前应对 砂垫层 基底 调平层进行 填平、修整、压实。 填筑时, 按压实试验所确定的碾压厚度摊铺填方材料 , 且使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超出每边设计宽度 50cm 以上,以保证完工后的 场地 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填砂 分层 填筑 ,填砂 压实工作 , 必须在填 砂 摊铺后充分整平,材料的含水量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才能进行。 采用 18T压路机 碾压, 碾压时,先压边缘,后压中间;压路机横向接头的轮迹,重叠宽度为 40~ 50cm,前后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 1~ ,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并确保碾压均匀。 压路机行驶速度规定:振动压路机为 3~ 6 Km/h。 碾压开始用慢速,随着土层的逐步密实,速度逐步提高。 每层压实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 方可 进行 下道工序施工。 砂垫层 雨季施工要作好施工场地的排水,并保持排水沟的畅通。 格栅 铺设 本工程使用的土工 格栅 为 单向土工格栅 , 设在砂垫层 顶部 , 以 增强 桩与桩间土之间的整体 稳定性。 土工 格栅 应符合《公路土工合成 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 具体规格 及设计要求 见下表: 材料 名称 规格 型号 设计要求 单向土工格栅 TGDG110 抗拉强度不小于 110KN/m、 2%伸长率设计拉伸力大于 32KN/m,5%伸长率时拉伸力大于 64KN/m, 幅宽。 土工格栅在 摊铺前应检查下承层表面平整,严禁有碎、石块等坚硬凸出物;在距土工 格栅 层 8cm 以内的路堤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6cm。 根据土工 格栅 的单幅宽度,在平整好的下承层上 沿路堤横断面 全 幅 铺设, 土工合成材料 铺设时应拉平直顺,紧贴下承层 ,必要时用插钉方法固定 ,不 得出现扭曲、褶皱、重叠现象。 土工 格栅 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长度 30cm,搭接处用土工绳绑扎。 现场施工中发现土工 格栅 有破损时必须立即修补好。 13 土工 格栅 存储和摊铺 时 应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曝晒。 一般情况下,土工 格栅 摊铺 后,应在 48h 内覆盖或 进行路堤填筑。 土工 格栅 施工完成后,采用后卸式卡车 或 推土机 沿铺设完成的土工 格栅 两侧倾斜填料,以形成运 砂 的交通要道,并将土工 格栅 张紧。 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土工合成材料上面,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毕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以不大于 1m 为宜,以避免造成局部承载力不足。 卸土 后立即进行摊铺,以免出现局部下陷。 土工 格栅 上 第一层填料采用推土机或轻型压路机具进行压实;只有当已填筑压实的填筑压实的垫层厚度大于 60cm 后,才能采用重型压路机压实。 一般路段,采用袋装砂井 +堆载预压。 袋装砂井直径 7cm,梅花形布置,桩间距为 ~。 纵向处理范围根据处理深度、填土高度等综合因素确定,横向处理范围为路基两侧坡脚线外 1m 之内; 箱涵地基软土处理 段采用 袋装砂井 +CFG 桩, 袋装砂井直径为 7cm, CFG 桩直径为 40cm,按矩形布置,在 CFG 桩之间插设袋装砂井,与一般路段之间设置过渡段,箱涵两侧的过渡段分 2段,桩间距纵向由 渐变至。 纵向处理范围为 28m;横向处理范围为,对于构筑物路段处理至构筑物外边线 1m,路基段处理至坡脚线外 1m; 桥头、箱涵软基路段 采用袋装砂井 +CFG 桩, 袋装砂井直径为 7cm, CFG 桩直径为 40cm,按矩形布置,在 CFG 桩之间插设袋装砂井,与一般路段之间设置过渡段,箱涵两侧的过渡段分 3段,桩间距纵向由 渐变至,纵向处理范围为 30m 或 50m, 横向处理范围至坡脚线外 1m。 袋装砂井施工工艺流程 袋装砂井施工工艺流程见下 页。 14 袋装砂井 施工 方法 施工 前对砂袋 和砂按规定频率 进行试验,达到 设计要求 后才能使用。 袋装砂井平面布置及放线:放出砂井位置打上小木桩。 砂袋采用导管式震动打设机械打设,并用机械进行装砂。 砂井施工:袋装砂井施工所用的钢管内径略大于砂井直径(井径 7cm)。 施工时 竖向 导 轨 应垂直,钢套管不得弯曲,沉桩时用 线 锤控制垂直度。 砂袋入井:砂袋入井前要注意检查砂袋长度 ,灌砂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砂 袋入井用桩架吊起垂直下井,防止砂袋发生扭结、缩颈、断裂和砂袋磨损。 砂采用中粗砂, 大于 的砂粒含量占总量 50%以上, 含泥量小于 3%,渗透系数大于510 3cm/s; 砂袋 应 灌制密实, 灌砂率应大于 95%, 放入孔内高出孔口至少 20cm,并不得 倾 倒。 袋装砂井施工工艺流程 灌制砂袋 测量放样定位桩 检查砂袋入土深度 测量放样定位桩 机具移位 测量放样定位桩 埋设砂袋头 测量放样定位桩 测量放样定位桩 机具定位 测量放样定位桩 打设套管 测量放样定位桩 检查砂袋质量 测量放样定位桩 监理工程师检验 测量放样定位桩 成孔检查 测量放样定位桩 下砂袋 测量放样定位桩 拔套管 测量放样定位桩 监理工程师检验 测量放样定位桩 砂垫层施工 15 拔钢套管:拔钢套管时注意垂直起吊,防止带出或损坏砂袋。 施工中若发现上述现象,在 原 孔边缘重打,连续两次将砂袋带出时停止施工,待查明原因后再施工。 埋砂袋头:用人工进行施工,注意砂袋 应 留出孔口有 足够长度 并保证 袋头垂直 度。 关掉机械电源,将之移到下一位置进行施工。 同时,对该桩进行质量检查,如发现不合格,则按上述步骤重新施工。 袋装砂井施工 技术措施 施工中要经常检查桩尖与导管口的密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