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鹿的饲养管理技术内容摘要:

2、季舍内过于阴冷,不但会影响鹿的生长发育,而且易导致鹿发生感冒、肺炎,有的还会造成死亡。 目前各地采取用暖圈养牛、养猪提高生产效益的方法已被人们所接受,同样,鹿在冬季采取暖舍饲养也是养好鹿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目前常用的保温措施是:冬季可在圈舍内的地面上铺放锯末,作为垫料,其好处是既能保温,又可吸附粪尿,便于搞好舍内环境卫生。 封堵鹿舍墙壁风孔,防止贼风侵袭。 冬天下雪后应及时清扫舍内外的积雪,既可保温,又可防止鹿被滑倒造成骨折。 冬季应当供给温热的饮水(俗称阴阳水),傍晚可将槽内的剩水放净,防止鹿饮冰水和冻裂水槽。 农户养鹿,可在舍门上挂上草帘、布帘、塑料布等用以保温。 也可在晚上的舍门处立放几捆柴禾,白天 3、拿掉,晚上再放好。 二、进行人工补充光照 1、补光的根据。 鹿类生活在温带,具有季节性生长的特性。 即活体体重的增长,春夏要比秋冬快(冬季生长最慢)。 这种自然生长规律延长了鹿的成熟时间,推迟了鹿的产茸时间。 若是肉用鹿,则使鹿肉的全年供应发生失衡,即春夏肉源充足,秋冬肉源紧缺。 鹿类的季节性生长是自然形成的,内在的,与单纯的饲料供应无关,但与光照长短有关。 据研究发现,在冬季的一昼夜里连续光照 16 小时,接着黑暗 8 小时,同时光照强度达 250克斯),如此有规律性地处理 6 周后,能使鹿在冬季加速生长,提高采食量,加快增重。 2、补光的必要性。 我国地处温带,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短日照的冬季长达 3月。 4、立冬到冬至天短,因此在短日照的冬季,要用人工光源进行补充光照,使圈养鹿有连续 16 小时的光照时间。 3、补充光照的方法。 任何一种电灯均可作为一种光源,一般以白炽光灯泡为宜,要在距离地面上方 1 米高度处(不是光源的正下方),测得光亮达250可。 通常是太阳下山后开灯,进行人工补充光照。 当自然光照(日光)时间加人工光照时间达 16 小时时关灯。 若是阴天或连阴天气,光照强度不是 250,需全天用人工光照来代替日照。 4、补充人工光照的意义。 采取人工补充光照,在国内很多鹿场都已见到了明显效果。 据资料报道,对当年小公马鹿进行冬季补光试验证明,在 6 周龄长的时间内,试验组日增重为 330 克,而不进行人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